(1)【◆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哪部诗集是刘半农创作的()
A.《湖畔》
B.《扬鞭集》
C.《春水》
D.《红烛》
A.《湖畔》
B.《扬鞭集》
C.《春水》
D.《红烛》
【◆参考答案◆】:B
(2)【◆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以《小二黑结婚》为例,论述赵树理小说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
【◆参考答案◆】:赵树理熟悉农村,热爱农民,用自己的小说创作表达农民的情绪、利益和愿望,其作品以不同角度反映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中国农村最伟大最深刻的变化,堪称中国农村变革的一面镜子。如《小二黑结婚》通过描写根据地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为冲破封建传统,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主而进行斗争的故事,热情歌颂了新一代农民努力战胜农村中猖獗的恶霸势力和顽固的封建传统思想,揭示了中国农村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小二黑和小芹在爱情上的胜利是当时农村社会斗争的一部分,其意义早已超出爱情本身,而显示了新政权建立后农村意识形态的发展与进步,这正是农村的深刻变革之一。又如《李有才板话》通过对阎家山改选村政权和实行减租减息曲折过程的描写,极有典型性地表现了中国农村民主革命的发展进程和深刻变化。小说主人公李有才体现了先进农民的集体智慧和时代发展的趋势。总之,赵树理不仅写出了农民政治经济翻身的重要,更写出了农民思想上翻身的重要。赵树理的小说是继鲁迅之后,农村题材小说的又一块里程碑。在具体的艺术表现手法上,赵树理的小说显示了异常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首先,赵树理继承了传统小说中描写人物重行动、忌静止刻画的特点,让人物在活动中间去表现自己的性格。如《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和小芹、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形象塑造,无一不放在动态的农村社会斗争中来完成,无一不与各自独特的而又各具社会普遍性的活动紧密相关。其次,赵树理借鉴了传统评书、章回小说的结构特点,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曲折性、首尾呼应,既适应群众欣赏习惯,又不像旧章回小说那样刻板僵硬,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小说形式,推进了"五四"白话小说的民族化。《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小说都体现了这方面的成就。赵树理小说的语言是大众化、通俗化的。在《小二黑结婚》等作品中,作家都大量使用经提炼、纯化了的北方农民口语,不仅人物语言是口语化的,而且作家的叙述语言也是口语化的。他把生动的农民口语引入到现代文学语言的领域,不仅丰富了文学语言,而且对推进现代汉语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总之,赵树理小说熔艺术性和大众性于一炉,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民族新形式,并对后来的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3)【◆题库问题◆】:[填空题] 明中期的三大传奇名剧是李开先的《()》、梁辰鱼的《()》和无名氏的《鸣凤记》,它们是当时具有现实意义的优秀剧作。
【◆参考答案◆】:宝剑记;浣纱记
(4)【◆题库问题◆】:[单选] 汉代最兴盛的文体是()。
A.赋
B.乐府诗
C.史传
D.五言诗
A.赋
B.乐府诗
C.史传
D.五言诗
【◆参考答案◆】:A
(5)【◆题库问题◆】:[填空题]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在()三个方面都有突出的成绩。
【◆参考答案◆】:小说、诗歌和散文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邹忌讽齐王纳谏》说明的道理。
【◆参考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要说明的道理是:1、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听信别人的阿谀奉承。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7)【◆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试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一文的主题思想与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一文的主题思想与写作特点分别是:主题思想:此文通过描摹一座小丘的胜景,写出了自已赏爱自然的心情,同时借山水的际遇发出内心感慨,表现了作者对现实中压抑人才的愤懑和不平。写作特点:第一,文章的剪裁巧妙,详略得当。文中不惜笔墨地描写了小丘的奇山怪石和美竹嘉木。而对小丘的方位、购得、开辟等都是略写。这样有详有略,刻画细致而不繁琐,语言精练而有变化。第二,运用比拟的手法,把静景动化,既“状其貌”又“传其神”。比拟手法的运用,既写出了小丘瑰丽多姿的面貌,又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从而强化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8)【◆题库问题◆】:[填空题] 司马迁的主要著作有《史记》和()
【◆参考答案◆】:《报任安书》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私人化写作
【◆参考答案◆】:又称"个人化写作",就其广义而言,指的是那种疏离了统一的思想规范和艺术规范,以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创作为特征的一种写作方式。这种写作方式是对长期以来遵从一种统一规范的"集体化写作"或"群体化写作"方式的反动。就其狭义而言,是特指90年代兴起的以表现女性的身体隐私和生活隐私为特征的女性创作,是对这一创作现象的命名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三曹”与“七子”
【◆参考答案◆】:建安时期的文人。"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是指孔子、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瑒和刘桢以及女诗人蔡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