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革命文学论争
【◆参考答案◆】:指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茅盾、郁达夫等,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鲁迅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批评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夸大文艺的作用及宗派主义倾向,茅盾也批评他们题材过于狭窄和标语口号倾向。这一论争的性质是革命作家内部的论争,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论争中鲁迅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等马义文艺理论著作,从而为左联成立准备了条件。
(2)【◆题库问题◆】:[单选] 《朝花夕拾》曾经陆续发表于《莽原》,总题是()。
A.《朝花夕拾》
B.《画梦录》
C.《旧事重提》
D.《切梦刀》
A.《朝花夕拾》
B.《画梦录》
C.《旧事重提》
D.《切梦刀》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填空题] 描写农村阶级矛盾和农民反抗豪绅地主的剧本是洪深的()。
【◆参考答案◆】:《五奎桥》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较之《沉沦》有何新的发展?
【◆参考答案◆】:1、题材上,开辟了新的领域。2、创作方法上,写实成分增强了。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民族新歌剧
【◆参考答案◆】:是因《白毛女》的成功而诞生的一个新剧种,它是在秧歌剧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传统戏曲、民歌、话剧等样式面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戏剧形式。其特点是歌唱、对话、舞蹈相结合,但主要通过叙述事件,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新歌剧的产生,是贯彻《讲话》精神的重大收获。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家》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1、宏伟而严谨的结构。2、生动、精彩的场面描写。3、细腻、感人的心理描写。4、浓郁的抒情色彩。
(7)【◆题库问题◆】:[单选] 《边城》里的老船夫是()。
A."家长制"的化身
B.保守落后势力的化身
C."善"的化身
D.被压迫阶级的化身
A."家长制"的化身
B.保守落后势力的化身
C."善"的化身
D.被压迫阶级的化身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填空题] 胡适的《()》基本思想倾向是反对封建专制礼教,向往民主自由。
【◆参考答案◆】:尝试集
(9)【◆题库问题◆】:[填空题] 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光辉传统的作家是()。
【◆参考答案◆】:鲁迅
(10)【◆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车站》在艺术形式上有哪些新的尝试,在内容上又融入了作家对当时社会问题的什么看法?你是如何评价这部作品的?
【◆参考答案◆】:无场次多声部生活抒情喜剧《车站》,在艺术的探索方面比《绝对信号》走得更远。剧作有一个简单的情节八个人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和愿望在周末的下午来到一个车站等车进城,几次车过不停之后,其中一个"沉默的人"坚定地迈开双腿徒步进城,其余的七个人则在焦躁不安、抱怨责骂和偶尔对"沉默的人"的猜想中继续原地等待,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车还是没来,人们这才偶然发现这个车站早被废弃了。现在看来,剧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对于积极行动、自我救助的现代人生主体精神的肯定。以及对因循保守、目光短浅、缺乏主见、消极被动的人生态度的善意嘲讽和警示,恰恰是剧作家敏锐把握社会观念变革并积极运用创新的艺术形式将其表现出来的探索先锋进取的特点。在艺术形式上,《车站》明显地借鉴了贝克特《等待戈多》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文立足于本土的日常生活经验之上,两相结合,对剧中所欲表现的主旨赋予了新的内涵。剧中人各自带着自己的生活背景而来,并满怀着对现实生活中不同目标的憧憬,家长里短的主妇、初次赴约的少女、满怀理想的青年考生、自信技艺超群的师傅、满足于现实既得利益的主任、无所事事却对现实处境愤懑不满的愣头青小伙、痴迷棋艺的大爷,还有不说一句话只有行动的"沉默的人",戏剧台词几乎全是平直朴素的生活语言,从剧作结尾所有角色还原成普通观众"甲乙丙丁……"并对剧中人加以评论的设计可以得到体现。而人们在车站一等就是十年,这种用荒诞的手法来表现的象征性极强的行为,何尝不是一种隐喻,嘲弄了盲目、被动、保守,在无望的等待中自白耗费时间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剧作家以这样新奇独特的现代手法,打破了舞台与生活的界限,调动起观众的生活经验、思考和感受来参与"演出",与角色一起创造出一个不可思议的艺术世界荒诞感。《车站》最重要的艺术创新。从而揭示出生活内在的矛盾性、复杂性以及还在于剧作家第一次实验了多声部的戏剧语占表达方法。在剧中,不同人物组成不同声部,同时揭示不同的心理情绪和思想活动,或者几条行动线索齐头并进,交织成复杂、丰富的合音,造成内涵饱满的综合戏剧效应。这种实验既是剧作家实践自己的现代戏剧观的有益尝试,激发了导演和演员表演的新的创作欲望和艺术手段,也开拓了中国话剧史上新的审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