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填空题] 教材认为:沈德潜诗话体诗论著作是《()》。他主张诗歌创作应有益于教化,提出“()”说。
【◆参考答案◆】:说诗晬语;审宗旨
(2)【◆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司空图的韵味说及其涵义。
【◆参考答案◆】:(1)司空图继承了先秦以来的理论成果,总结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丰富经验,创立韵味说。(2)他认为"味"是诗歌必须具有的属性,诗歌创作和评论都以辨别"味"为首要条件。(3)他认为诗味来源于咸酸等单一之味,但又有别于这种单一之味,而是在指在这种单一之味之外的醇美之味。单一之味相当于自然美,诗味相当于艺术美。这是韵味说的基本内涵。(4)有韵味的诗歌在形象上的特点是:"近而不浮",即诗歌形象比较具体亲切,它使读者感到好似就在眼前,而不流于浮泛;在意境上的特点是:"远而不尽",即诗歌意境具有启示性,它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具备这种形象和意境的诗歌就是有韵味的诗歌,才能给读者以美感享受。(5)在意境创造上,他又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要求,其中第一个"象"和"景",指的是诗歌艺术形象中具体的有形的描写;第二个"象"和"景",指的是借助前一个象和景所比喻、暗示和象征出来的无形的、虚构的景象。它虽然写了具体物象和具体情思,但虚实结合,有无相生,具备诗意的艺术空间(6)韵味说的诗化表达主要见于他的《二十四诗品》。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风骨
【◆参考答案◆】:(1)风骨是中国古代文论特有的范畴,刘勰《文心雕龙》设有《风骨》专篇。(2)风骨一词原用于品鉴人物,后移于画论和文论。(3)关于刘勰所说风骨的含义,历来说法不一,但主要有两说:一是黄侃的"风即文意,骨即文辞"说,一是刘永济的风即情志,骨即事义之说。而现在一般认为,风即情志,骨则是指事义充实、条理连贯、文辞精炼三者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力量。(4)刘勰风骨论的实质是强调风骨与辞采并重,提倡"文明以健"、"风清骨峻"即刚健有力的文风。他的目的是反对齐梁的浮靡文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5)刘勰风骨论既是对建安文学特点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也对后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题库问题◆】:[填空题] 陆机用比喻的方式论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
【◆参考答案◆】:“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
(5)【◆题库问题◆】:[填空题] 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提出“思与境偕”的主张,教材认为,“思”可以理解为创作中的(),即艺术思维活动,但侧重在创作主体的情志意趣活动;“境”则是激发诗情意趣并且表现之的创作客体()。“境”与“思”偕往,相互融汇,这就构成了作品的()世界。
【◆参考答案◆】:神思;境象;意境
(6)【◆题库问题◆】:[填空题] 荀子的《()》对先秦儒家关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作了全面的理论总结。
【◆参考答案◆】:乐论
(7)【◆题库问题◆】:[多选] 文学批评中的分寸感主要来自()
A.认识上准确
B.态度上公允
C.表达上恰如其分
D.语言上的警策
E.结构上严密
A.认识上准确
B.态度上公允
C.表达上恰如其分
D.语言上的警策
E.结构上严密
【◆参考答案◆】:A, B, C
(8)【◆题库问题◆】:[单选] 李清照在《论词》提出的著名观点是词应()。
A."清空雅正"
B."点铁成金"
C."别是一家"
D."脱胎换骨"
A."清空雅正"
B."点铁成金"
C."别是一家"
D."脱胎换骨"
【◆参考答案◆】:C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魏晋南北朝“创作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1)缘情说。(2)心物交融说。(3)动静相济说。(4)言意说。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钟嵘《诗品》关于感情论的论述。
【◆参考答案◆】:钟嵘在《诗品序》里认为诗歌的本质是表达人的感情的,在诗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内容方面,《诗品序》还特别强调诗歌要抒发怨情,"诗可以怨",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理论的一个进步传统。比如他赞扬《古诗》"多哀怨",说李陵的诗"文多凄怆,怨者之流"。他认为五言诗创作中成就最高的曹植,其特点即是"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王粲之诗"其源出于李陵,发愀怆之词",也是具有怨情的。左思的"风力"很重要的表现便是"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刘琨之"仗清刚之气",也是与他"善为凄庚之词"、"多怨恨之词"分不开的。如果我们结合这些诗人创作来考察一下钟嵘所提倡的"怨"的具体内容,就可以看出:它或是反映了对门阀世族等级制度的不满,如左思《咏史》所写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或是对经济凋弊的感慨,对人民所受灾难的同情,如王粲《七哀诗》中写的那样,"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悟彼下泉人,唱然伤心肝"。或是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政治的黑暗,使有志之士的进步政治抱负不得实现,胸中充满了郁郁愤懑。比如刘瑶《重赠卢湛》中的"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以及《扶风歌》中所写的"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这样一些深深的感慨与不平。钟嵘所强调的这种"怨",突破了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束缚,继承和发扬了"诗可以怨"的文学思想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