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六丑
【◆参考答案◆】: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2)【◆题库问题◆】:[单选] 对李霁野先生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民进成员
B.中共党员
C.著有小说集《影》
D.江苏人
A.民进成员
B.中共党员
C.著有小说集《影》
D.江苏人
【◆参考答案◆】:D
(3)【◆题库问题◆】:[填空题]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题又作《》。
【◆参考答案◆】:渭城曲
(4)【◆题库问题◆】:[单选] 易安体属于()。
A.李清照
B.王沂孙
C.辛弃疾
D.蒋捷
A.李清照
B.王沂孙
C.辛弃疾
D.蒋捷
【◆参考答案◆】:A
(5)【◆题库问题◆】:[单选] 唐代以苦吟著称的诗人是()
A.孟郊
B.卢仝
C.李贺
D.刘禹锡
A.孟郊
B.卢仝
C.李贺
D.刘禹锡
【◆参考答案◆】:A
(6)【◆题库问题◆】:[问答题] 论周济“有寄托入,无寄托出”词论的内涵。
【◆参考答案◆】:
相对而言,"常州词派"中后起的周济的词论更具理论性和系统性。周济也讲尊体,讲比兴寄托,但他以词为本位,而不是用解经的方法论词。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有寄托入,无寄托出"的见解。
其《介存斋论词杂著》云:"初学词求有寄托,有寄托,则表里相宣,斐然成章。既成格调,求无寄托,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知者见知"。
其《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云:"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周济认为,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娴熟的艺术技巧,创造出独具个性的意境,即"有寄托入"。作家创造时不是从主观情感出发,先存一个"我要有寄托"的念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依托之物,而是兴与机会――主观情感由眼前的某种实景引起,在客观事物景象的触动、诱发之下,思想情感得到自然而然的流露。这样创作出的意境,即"无寄托出"。
清末况周颐一段话可以视作是对周济这个命题的阐释:"词贵有寄托,所贵者流露于不自知,触发于弗克自已。身世之感,通于性灵(按:指性情),即寄托,非二物相比附也。横亘一寄托于搦(nuò)管(执笔)之先,此物此志,千首一律,则是门面语耳,略无变化之陈言耳。于无变化中求变化,而其所谓寄托,乃益非真。昔贤论灵均(屈原)书辞,或流于跌宕怪神,怨怼激发,而不可以为训。必非求变化者之变化矣。"(《蕙风词话》卷五))
"有"而"入"到"无"而"出",是创作过程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由个别到普遍的提升,它反映的不但是词学的问题,也具有美学上的普遍意义,因而,"常州词派"中人潭献就说:"以有寄托入,以无寄托出,千古辞章之能事尽,岂独填词为然?"(《复堂词话》)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无寄托"的作品给读者的自由联想留下了更多、更广阔的空间,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有寄托"的词让读者"阅载千百,謦颏弗违",最终只能达到与作者的共识。所以,"无寄托"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相对而言,"常州词派"中后起的周济的词论更具理论性和系统性。周济也讲尊体,讲比兴寄托,但他以词为本位,而不是用解经的方法论词。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有寄托入,无寄托出"的见解。
其《介存斋论词杂著》云:"初学词求有寄托,有寄托,则表里相宣,斐然成章。既成格调,求无寄托,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知者见知"。
其《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云:"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周济认为,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娴熟的艺术技巧,创造出独具个性的意境,即"有寄托入"。作家创造时不是从主观情感出发,先存一个"我要有寄托"的念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依托之物,而是兴与机会――主观情感由眼前的某种实景引起,在客观事物景象的触动、诱发之下,思想情感得到自然而然的流露。这样创作出的意境,即"无寄托出"。
清末况周颐一段话可以视作是对周济这个命题的阐释:"词贵有寄托,所贵者流露于不自知,触发于弗克自已。身世之感,通于性灵(按:指性情),即寄托,非二物相比附也。横亘一寄托于搦(nuò)管(执笔)之先,此物此志,千首一律,则是门面语耳,略无变化之陈言耳。于无变化中求变化,而其所谓寄托,乃益非真。昔贤论灵均(屈原)书辞,或流于跌宕怪神,怨怼激发,而不可以为训。必非求变化者之变化矣。"(《蕙风词话》卷五))
"有"而"入"到"无"而"出",是创作过程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由个别到普遍的提升,它反映的不但是词学的问题,也具有美学上的普遍意义,因而,"常州词派"中人潭献就说:"以有寄托入,以无寄托出,千古辞章之能事尽,岂独填词为然?"(《复堂词话》)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无寄托"的作品给读者的自由联想留下了更多、更广阔的空间,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有寄托"的词让读者"阅载千百,謦颏弗违",最终只能达到与作者的共识。所以,"无寄托"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韩潮苏海
【◆参考答案◆】:
韩愈、苏轼都属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风格雄健奔放,语言明畅,苏轼散文平易流畅,豪放自如,因物赋形,汪洋浩瀚。后人遂将二人风格概括为"韩潮苏海"。
韩愈、苏轼都属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风格雄健奔放,语言明畅,苏轼散文平易流畅,豪放自如,因物赋形,汪洋浩瀚。后人遂将二人风格概括为"韩潮苏海"。
(8)【◆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试析辛弃疾的词《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参考答案◆】:首先他指出汉中是汉朝建立帝业的基地,刘邦凭着这一隅之地,终于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这是一层意思;这和南宋朝廷的偏安江左、一蹶不振,恰恰是一个相反的对照。下文一转,‘追亡事,今不见’,点明今不如昔,点明南宋不能建立中兴事业的关键是由于统治者不重视才能,又是一层意思。作者写到这里,怀才不遇的苦闷已呼之欲出了,可是他没有沿着这条线索写下去,而把自己的痛苦紧密地联系敌人不断的侵扰和南宋王朝的不战而和来说,又是一层意思;这样就把全词的思想意义提得更高。
(9)【◆题库问题◆】:[填空题] ()的《狱中咏蝉》是一首工整的五律。
【◆参考答案◆】:在狱咏蝉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如梦令
【◆参考答案◆】: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