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填空题] 《茶馆》中三个主要人物是();常四爷;秦仲义。
【◆参考答案◆】:王利发
(2)【◆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巴金小说题材的特点。
【◆参考答案◆】:巴金的小说卷帙浩繁,成就辉煌。若从题材方面来加以考察,则会发现以下一些突出特点:(1)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就题材而论,巴金的小说是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的。他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在这一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激流》三部曲。作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2)强烈的自传性:巴金喜欢把自己的经历写进小说里面去。最明显的例子是《家》,其主人公觉慧就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塑造的,他的身世经历、性格都与作者有相似之处。另外,《憩园》、《第四病室》等作品也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写成的。(3)题材的多样性:巴金的小说涉及到了非常广泛的题材,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小公务员、革命者等各阶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
(3)【◆题库问题◆】:[单选] 冰心于1931年发表的标志她小说创作新阶段的作品是()。
A.《超人》
B.《悟》
C.《斯人独憔悴》
D.《分》
A.《超人》
B.《悟》
C.《斯人独憔悴》
D.《分》
【◆参考答案◆】:D
(4)【◆题库问题◆】:[填空题] (),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参考答案◆】:曹禺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主观战斗精神
【◆参考答案◆】:由胡风提出。"一方面要求主观力量的坚强,坚强到能够和血肉的对象博斗,能够对血肉的对象进行批判","另一方面要求作家向感性的对象深入,深入到和对象的感性表现结为一体。"
(6)【◆题库问题◆】:[单选] 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擂鼓的诗人”的是()。
A.艾青
B.田间
C.辛笛
D.穆木天
A.艾青
B.田间
C.辛笛
D.穆木天
【◆参考答案◆】:B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参考答案◆】:一、纵观老舍的长、中、短篇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一个基本主题,那就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老舍继承了鲁迅的关于"国民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显出了自己新的开拓与新的特色。《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长篇中,相当深入地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如被金钱锈损了灵魂的老张、浑浑噩噩的赵子曰、抱残守缺的马则仁。《二马》中把中国国民性的解剖放进了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大手术室中,具有宏阔的视野,也从独特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显示了老舍开阔的文化意识。《猫城记》中对中国社会现实、中国传统文化母体身上的毒瘤,其剖析达到了相当深入的地步。《离婚》中直面现实,把小市民的庸俗无聊与官府的衙门的黑暗腐败连结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民族文化批判意识已经达到自觉的程度,因而具有界碑的意义。《骆驼祥子》《月牙儿》对底层贫苦市民的热情而深具痛惜之情的注视,形成了文化批判的另个侧面,深入到了抨击社会制度的层次。《四世同堂》表达了老舍希望在民族战争的烈火中清算历史遗传病的新的思想高度,满怀着对民族性更新的信念。二、以北京下层市民社会为中心,是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所开拓的领域。中国人的国民性在市民阶层中体现得相当充分与全面,而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的古城。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三、鲜明强烈的"京味儿"。1、写北京、北京人、北京的文化和民情风俗,北京的景观和地理风貌。2、"京味儿"表现在语言上,老舍小说的语言在北京口语基础上的提炼,简短生动,但一般不同于北京的方言土语。四、幽默的格调。幽默格调多样,具有几重性。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对下层贫民与某些小人物,他嬉笑怒骂的笔墨后面,不无辛酸、苦涩。对市侩、汉奸他的笔端喷出了无情的怒火。早期的两部长篇有点铺排"为幽默而幽默"。《二马》则有所控制,是透出了灵气的幽默;《离婚》标志着他幽默风格的成熟。获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
(8)【◆题库问题◆】:[单选] 《潘先生在难中》反映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军阀混战
D.辛亥革命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军阀混战
D.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C
(9)【◆题库问题◆】:[单选] 被阿英称为“现代小品文的最初成册的书”的是()。
A.《野草》
B.《空山灵雨》
C.《雨天的书》
D.《背影》
A.《野草》
B.《空山灵雨》
C.《雨天的书》
D.《背影》
【◆参考答案◆】:B
(10)【◆题库问题◆】:[单选] 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参考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