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主要理论。
【◆参考答案◆】:(1)"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是梁启超1902年提出的。其主要理论见于《译印政治小说序》、《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篇。(2)强调小说的社会政治功用,提高小说的地位。他提出"小说为国民之魂"的口号,明确把小说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政治目的联系起来,要求小说为政治改良服务。突破了中国传统以诗文为正宗的观点。梁启超还提出了"新小说"的命题,认为"古今日欲改良政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小说一方面可以展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历史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另一方面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宣扬维新思想,对民众起到认识和教育作用。总体上说,梁启超夸大了小说的作用,而对小说本身的艺术特点不够重视。(3)为了充分发挥小说的社会政治作用,梁启超对小说的本质和特点作了探讨。他认为小说的特点不仅在于"浅而易解"、"乐而多趣",而在于它能满足人们超越有限的现实世界,沉浸于作家所想象创造的艺术世界中,开拓眼界,广阔心胸,在阅读小说中,读者的潜能获得一种替代性实现;小说把生活变成了人们观照的对象,读者在这里咀嚼人生,品味生活,加深对于生活现象和本质的认识。具体来说,梁启超认为小说对读者有四种艺术感染力,即熏、浸、刺、提。注意到审美欣赏的心理艺术,体现了小说的审美特征。(4)梁启超不仅重视小说的政治教化功能,而且揭示了小说的艺术特点,对我国小说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产生了促进作用。
(2)【◆题库问题◆】:[单选]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哲学基础是().
A.经验主义
B.实证主义
C.唯理主义
D.感觉主义
A.经验主义
B.实证主义
C.唯理主义
D.感觉主义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填空题] 新历史主义批评吸收了法国思想家福柯的“断层”和“差异”的历史观,用众多小写的、()的“历史”取代了原先一个大写的、()的“历史”。
【◆参考答案◆】:复数;单数
(4)【◆题库问题◆】:[填空题] 韩愈的“()”论,从实质上看是和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提出的“()”说—脉相承的。
【◆参考答案◆】:不平则鸣;发愤著书
(5)【◆题库问题◆】:[单选] 雷海宗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A.音乐家
B.诗人
C.文学家
D.历史学家
A.音乐家
B.诗人
C.文学家
D.历史学家
【◆参考答案◆】:D
(6)【◆题库问题◆】:[填空题] 《文心雕龙·总述》把无韵的文章称为笔,有韵的文章称为()。
【◆参考答案◆】:文
(7)【◆题库问题◆】:[填空题]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和陆机的“诗缘情”之说,渊源于()的思想。
【◆参考答案◆】:屈原
(8)【◆题库问题◆】:[填空题] 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和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参考答案◆】:三国演义
(9)【◆题库问题◆】:[填空题] 清代《石洲诗话》的作者是(),《随园诗话》的作者是()。
【◆参考答案◆】:翁方纲;袁枚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述欧阳修的文学思想。
【◆参考答案◆】: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对改变当时的不良文风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的文学思想主要表现为:
一、是提出"道胜者则文不难而自至"的主张。他所说的"道"一方面有韩愈文以明道的思想,希望用儒家之道来充实文章内容,纠正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
另一方面他所说的"道"有柳宗元"辅时及物之为道"的思想,强调文章的现实性,他曾说文章要"中于时病而不为空言",才算"知其本"。
二、是提出"诗穷而后工"的见解。认为政治上处于逆境的诗人,往往能写出优秀的诗篇,这是因为处于逆境的文人往往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同时往往有充裕的时间潜心艺术。这是对韩愈"穷苦之音易好,欢愉之辞难工"的继承和发展。
三、是在《六一诗话》中提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理论。这是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对诗歌意境美学特征的阐述,并且对诗歌审美意象和艺术境界分别从物境和心境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创作要求。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对改变当时的不良文风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的文学思想主要表现为:
一、是提出"道胜者则文不难而自至"的主张。他所说的"道"一方面有韩愈文以明道的思想,希望用儒家之道来充实文章内容,纠正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
另一方面他所说的"道"有柳宗元"辅时及物之为道"的思想,强调文章的现实性,他曾说文章要"中于时病而不为空言",才算"知其本"。
二、是提出"诗穷而后工"的见解。认为政治上处于逆境的诗人,往往能写出优秀的诗篇,这是因为处于逆境的文人往往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同时往往有充裕的时间潜心艺术。这是对韩愈"穷苦之音易好,欢愉之辞难工"的继承和发展。
三、是在《六一诗话》中提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理论。这是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对诗歌意境美学特征的阐述,并且对诗歌审美意象和艺术境界分别从物境和心境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创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