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郭沫若先后写了()、()和()三个诗剧,收进诗集《女神》之中。1920年郭沫若先后写了()、()和()三个诗剧,收进诗集《女神》之中。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1920年郭沫若先后写了()、()和()三个诗剧,收进诗集《女神》之中。

(1)【◆题库问题◆】:[填空题] 1920年郭沫若先后写了()、()和()三个诗剧,收进诗集《女神》之中。

【◆参考答案◆】:《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2)【◆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现代最早的剧本是()。
A.田汉的《咖啡店之一夜》
B.洪深的《赵阎王》
C.欧阳予倩的《泼妇》
D.胡适的《终身大事》

【◆参考答案◆】:D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如何理解《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等曹禺话剧中的诗意特征?

【◆参考答案◆】:"诗意"现象,是文体风格问题,也是对曹禺剧作进行整体把握的关键之一。有人认为,从《雷雨》到《王昭君》,曹禺一直在追求"诗与戏剧"的融合,在追求戏剧的诗的境界。《雷雨》等作品中的诗意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曹禺总是带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和理想的情绪去观察和描写生活。他不是先有主题,而是在朦胧的诗意般的感受和想象中,抓住最激动人心的创作冲动或灵感开始创作构思。他的创作类似于诗人写诗,是从体验、感受和印象出发,如创作《雷雨》是先有了"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创作《日出》是先想到了几句诗:"太阳升起来了„„我们要睡了"。因此,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主观因素,表现出强烈的抒情特征。在《雷雨》和《原野》中都表现了一种"不是爱便是恨"的极端感情。即使是情感的激流转入地下的《北京人》和《家》,情感冲突仍然难以解脱,随时可以爆发。第二,剧情与现实的联系并不紧密,生活表现的逻辑也不严密。我们在前面曾说到,曹禺熟悉生活,但不写身边琐事。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进行描摹,而是基于自己对生活的深切体验去想象和表现他所熟悉的生活,虽然也反映出了生活的某些本质,但却常常造成作品主题的"多义性"。在《雷雨》、《日出》和《原野》中,都有一种让人不可解又惊畏的神秘力量,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也都是在经过研究者们研究之后才给予"追认"的。第三,时空感不确定,常带有偶然性或传奇色彩。特别是《雷雨》和《原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虽然有一个大致的范围,但情节大起大落,人物性格激烈而极端,背景设计富于象征性,整体氛围的营造更近于诗意化。这与在曹禺戏剧中大量存在的象征性意象有直接的关系。在教材中,我们谈到,这种象征性意象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来呈现的:即,以场景道具的方式,以人物性格的方式,以作品命名的方式。

(4)【◆题库问题◆】:[填空题] 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钟亦成;曹千里等。

【◆参考答案◆】:林震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一,小说的故事性很强,很适合广大农民阅读。现在很多人称之为评书体。心理描写少,矛盾冲突多,人物性格鲜明,大多人物都有外号,注重突出人物特点。二,在小说的语言方面,作者积极响应17年文学时期国家提倡用口语来写作的号召,成功地运用了通俗易懂的口语来写作,且其创作的小说中有大量的农民式的质朴的幽默。三,其作品一般采用问题小说的模式。即提出新的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然后解决困难。但是小说中对农村政策的描写用了简单的图解式,过于理想化,对其作品的真实性影响很大。

(6)【◆题库问题◆】:[填空题] 《古诗十九首》的抒情真挚深入,语言(),表现(),是早期文人五言诗的重要作品,对后代发生很大影响。

【◆参考答案◆】:朴素自然;委婉曲折

(7)【◆题库问题◆】:[填空题] 现代象征诗派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参考答案◆】:李金发

(8)【◆题库问题◆】:[填空题] 新时期初期乡土文学的优秀作品主要有何士光的《乡场上》、()的《芙蓉镇》、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叶蔚林的《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等。

【◆参考答案◆】:古华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郭沫若的长诗《凤凰涅槃》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1、理想主义精神2、神话题材3、火山爆发式的表达方式4、大胆的想象、瑰丽的色彩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述曹禺的生平及1949年以前的创作历程。

【◆参考答案◆】:曹禺生于1910年卒于1996年(终年86岁,与沈从文同寿),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1926年(16岁)开始在天津《庸报》副刊《玄背》上连载小说《今宵酒醒何处》,第一次使用笔名"曹禺"。后陆续在《南开周刊》、《国闻周报》等报刊上发表诗歌、杂文,以及莫泊桑的翻译小说等多篇。1927年(17岁)参加排演丁西林、田汉和易卜生的剧作。1928年(18岁)担任《南开双周》的戏剧编辑,并开始构思《雷雨》。1933年(23岁),开始写作构思了长达五年的剧本《雷雨》和毕业论文《论易卜生》。1934年1月,由郑振铎主编,巴金、靳以编辑的《文学季刊》创刊,巴金在靳以那里看到《雷雨》后,主张立即发表,7月,《雷雨》发表于《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当时并没有引起国人的注意,而引起了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的好评。1935年,由东京帝国商科大学的中国学生译为日文,由留日学生剧团中华话剧同好会于4月27日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首演,郭沫若看后立即撰文《关于曹禺的〈雷雨〉》,大加赞赏。8月17日,在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作国内的首次公演(也是该剧第三次公演),立即引起轰动。1936年《雷雨》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36年5月,在巴金等到人的鼓励和催促下,开始创作《日出》,6月至9月开始在《文季月刊》第1-4期上连载。8月,应国立戏剧学校校长余上沅邀请,赴南京任教,讲授"剧作"、"西洋戏剧"和"现代戏剧与戏剧批评"等课程。1937年4月至8月,《原野》在靳以主编的《文丛》第一卷第2-5期上连载。1938年初,随剧校迁往重庆。10月,与宋之的合作改编《全民总动员》(原剧为宋之的、陈荒煤、罗烽、舒群集体创作的《总动员》),当月公演,轰动重庆。1939年春,随校迁往江安。暑假期间,创作《蜕变》。夏末去昆明导演《原野》和《黑字二十八》(即《全民总动员》)。1940年秋开始创作《北京人》,翌年公演。1942年初辞去剧校教职,夏,到重庆唐家沱,创作改编巴金的《家》。1943年8月,为创作历史剧《李白与杜甫》做准备,与友人赴西北旅行,回重庆后以此行的感想创作表现大后方民族资本家与官僚资本家矛盾的《桥》。1946年,与老舍同时接到美国国务院邀请,经上海赴美讲学,并两次会见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1947年返回上海,后进入上海文华影业公司任编导,写成电影剧本《艳阳天》,自导演。1948年底,到香港。1949年初经中共地下党安排经烟台到北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小豌豆-答案网 » 1920年郭沫若先后写了()、()和()三个诗剧,收进诗集《女神》之中。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