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苏轼平淡自然的文学观。论述苏轼平淡自然的文学观。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论述苏轼平淡自然的文学观。

(1)【◆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苏轼平淡自然的文学观。

【◆参考答案◆】:(1)苏轼受到庄子美学的影响,注重美与自然的统一,崇尚平淡的艺术风格。自然是苏轼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而且苏轼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提出这一理论的,并以此指引自己的创作实践。(2)苏轼的自然观强调了文学作品的浑然天成和文学创作的平易流畅,批评了那种务为艰深、故作雕琢的不良文风,虽受庄子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强烈的个性意识(3)苏轼崇尚平淡的艺术风格,并对"平淡"的艺术内涵作了深刻的阐释。他以陶渊明、柳宗元的诗歌为例,提出了"枯淡"的概念。所谓枯淡即"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要求在平淡中包含深味,达到形淡而实不淡的境界。(4)平淡的艺术表现是清新自然,内容上的纯朴明了,意境上的幽雅醇厚以及情趣上的谐谧宜人。它要求作者将生活观照中所获得的美感融汇在如水一般的清新淡雅之中,用纯朴简洁的形式表现丰富深刻的内容。(5)苏轼注意揭示平淡与绚烂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绚烂之极就是平淡,平淡以深厚的艺术积累为基础。(6)苏轼的平淡自然之论主要是针对诗文创作而言的。它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富于现实意义,对于批判和纠正华艳不实的创作倾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文学理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论钟嵘的“滋味”说。

【◆参考答案◆】:
"滋味"说是钟嵘诗歌审美理论。"滋味"即审美感染力。钟嵘是在比较五言诗和四言诗时,说五言诗比四言诗有"滋味",因为五言诗在"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指事""穷情"就表情达意而言;"造形""写物"就塑造形象而言。诗歌的形象性是有无"滋味"的一个重要条件。钟嵘说玄言诗"理过其词,淡乎寡味",就是说玄言诗缺乏形象性。
其次,钟嵘在谈"赋、比、兴"时说:"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认为正确使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是使诗歌有"滋味"的条件之一,如果单用比兴,意思太深不行,如果单用赋体,"患在意浮",也不行,所以要"酌而用之"。
另外,"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要求"风力"和"丹彩"的有机统一,也是获得"滋味"的必要条件。即刚健昂扬的情感感染力和华茂的语言文采的有机统一。除此之外,"滋味"说和"直寻"说是密切相关的。只有"直寻"的,才是有"滋味"的,反之,有"滋味"的,必须是"直寻"的。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三表法”

【◆参考答案◆】:(1)三表法是在《墨子•非命上》中提出的。(2)三表法原意是说"言有三表",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3)三表法是指立言辩说,应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标准,即过去的经验、目前的现实和将其运用于实际事务的实践价值。(4)此说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带有功利主义的特点与历史局限。

(4)【◆题库问题◆】:[填空题] 清代最大的文学流派是(),代表人物:()。

【◆参考答案◆】:桐城派;方苞、刘大魁、姚鼐

(5)【◆题库问题◆】:[多选] 以下关于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情绪主要源于人的生理性需要,情感则主要源于人的社会性需要
B.情绪产生在情感之前
C.情绪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情感不仅有情境性而且有稳定性
D.情绪与情感相互依赖
E.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参考答案◆】:A, B, C, D, E

(6)【◆题库问题◆】:[单选] “发愤著书”说的提倡者是()。
A.陆机
B.司马迁
C.屈原
D.韩愈

【◆参考答案◆】:B

(7)【◆题库问题◆】:[填空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把()当作重要的出发点来理解文化生产。

【◆参考答案◆】:历史

(8)【◆题库问题◆】:[多选] 文学批评的社会政治功能表现在通过对作品历史内容和思想倾向的挖掘()
A.深化读者审美体验
B.提高读者理解现实的能力
C.阐释作家作品
D.提高读者辨别美丑善恶能力
E.提供理论建设成果

【◆参考答案◆】:B, D

(9)【◆题库问题◆】:[问答题] 春秋时期,人们对诗的认识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春秋时期人们(包括孔子在内)都不把《诗经》看作是一部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对待的,把它看作一部政治、伦理、道德、文化修养的百科全书。如孔子对他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左传》中大量"赋诗言志"的记载,也说明《诗经》乃是他们进行政治、军事、外交活动时必须熟练掌握的一种工具与手段。

(10)【◆题库问题◆】:[单选] 司空图提出诗歌应具有“韵外之致”的说法,教材认为:“韵外之致”,应该是指有意境的作品()。
A.用韵优美,寄托深远
B.具有的启人深思的理趣
C.表层文字、声韵覆盖下的无尽情致
D.表层形象之外,还能让鉴赏者联想到朦胧模糊的多重境象

【◆参考答案◆】:C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小豌豆-答案网 » 论述苏轼平淡自然的文学观。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