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序》《毛诗序》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毛诗序》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毛诗序》

【◆参考答案◆】:(1)《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论,相传是汉人毛苌所撰《诗毛氏传》在首篇国风《关雎》题下的一篇序言,它不仅说明了《关雎》一篇的创作主旨,而且总论诗歌理论,提出了文学上的许多根本问题,故亦称《诗大序》。(2)它是综合了汉代学者关于先秦儒家和当时经师关于诗乐理论而写成的,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儒家文论的若干理论原则,如诗歌的本质、诗歌的社会作用和诗歌的体裁以及表现手法等。(3)《毛诗序》对汉代以及整个封建社会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题库问题◆】:[单选] 在文学活动中,当情与理不一致的时候,恰当的做法是().
A.牵情就理
B.存情去理
C.牵理就情
D.存理去情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单选] 社会历史批评家一方面需要考察环境或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另方面也需要通过作品揭示作家的()
A.生平经历、创作心境
B.思想意识、政治倾向
C.早期经验、人格生成
D.气质性格、生活习惯

【◆参考答案◆】:B

(4)【◆题库问题◆】:[单选] 新历史主义把历史看成是一种()
A.话语实践的产物
B.历史具体性
C.历史的本身
D.客观存在

【◆参考答案◆】:A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评述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关于想象活动、言意关系的论述。

【◆参考答案◆】:《神思》篇重点论述了艺术思维中的想象问题,提出了"思想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作者阐述了志气(情志、气质)和辞令在想象活动中的作用,前者"统其关键",后者"管其枢机"。这实际上是想象活动的始于终,或曰动因和后果。值得注意的是,刘勰认识到了艺术创作活动中思维与语言的非对应关系,即是认为思维中想象容易奇特,写成语言却往往大打折扣。刘勰认为这是文学创作中的矛盾。这实际上认为言表达意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里提出的言意问题,是全书创作论的纲。

(6)【◆题库问题◆】:[填空题] 在从事接受史的研究中,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发掘和选择()。

【◆参考答案◆】:接受文本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发愤著书”

【◆参考答案◆】:(1)此说是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出的。(2)发愤著书的意思是说:文学史上许多有生命力和审美价值的作品,都是作者抒写强烈情感与深广忧思的产物。(3)此说实际上要求作家直面惨淡的人生,抒写对现实的不平与忧愤,把著书立说、文学创作当作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情感表现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强烈的对现实的批判精神。(4)此说以历史经验为基础,本之于屈原,又加上了司马迁本人的切身体验,揭示了文学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并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8)【◆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王士祯“神韵说”的理论内涵。

【◆参考答案◆】:(1)为了躲避文字狱并针对清初诗坛流弊,王渔洋在吸取唐宋理论家如司空图、严羽等多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神韵"为核心的诗歌理论。其说一经创立,即对清代中后期的诗歌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神韵说"在作家修养方面,强调性情与学问并举。王渔洋所谓"性情"就是作家的真情实感,这一方面是针砭时弊,另一方面也符合神韵内在的逻辑要求。王渔洋还要求诗人具备扎实的学问根底,多多掌握典故并熟练运用,可以达到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3)在创作方面,追求味外味的美学旨趣。所谓"味外味",是指读者在鉴赏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诗中获得的、来自诗中而又超越诗歌本身、指向诗外的一种审美体验。从创作角度来说,味外味就是诗歌传达给读者的一种含蓄蕴藉、悠长持久的韵味或快感。(4)在艺术风格上,以冲淡清远为宗。作为一种风格,其意在以简易平淡的手法表现隽永超诣的情思,从而给人一唱三叹、韵味无穷之感。它来自于道家的素朴美和平淡美观念。(5)王渔洋的神韵说虽在诗歌艺术原理的许多方面都有可贵的探索,并建立了新的美学体系,但其所谓性情带有较多的消极避世成分,构思上过于看重灵感,风格上偏嗜冲淡等,在理论上也有一定的局限。

(9)【◆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述王夫之的诗学思想。

【◆参考答案◆】:王夫之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诗歌本质和特征的认识:首先他认为“诗道性情”,他所说的“性情”接近“发乎情,止乎礼义”。其次,他认为诗家之理和经生之理是不同的,诗家之理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用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再次,他认为“兴、观、群、怨”是评价诗歌的重要标准,而且这四者是互相联系的。最后,他认为诗和史是不同的,史是“从实著笔”,“诗则即事生情,即语绘状, 一用史法,则相感不在永言和声之中,诗道废矣”。 二是情景交融的诗学思想:首先他认为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但在诗歌中是“互藏其宅”,密不可分的。其次,他认为诗歌中的情景关系有三种情况,一是情景妙合无垠,二是景中有情,三是情中有景,前者是“神于诗”,后两者则是“巧于诗”者。 再次,他提出“即景会心”的“现量”说,他认为诗歌创作中许多优秀的佳作往往不是靠理性思维,而是在审美直觉的触发下发生的,是情景突然相遇而发生的。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评述袁宏道的诗歌发展观。

【◆参考答案◆】:袁宏道的诗歌发展观是变,从主体(指创作者)方面言,变是真的必然结果,他说:"真则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与丘长孺》)从时代方面言,诗歌的变化也是必然的。他说:"文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不同的作家风格不同,不同的时代面貌不同。而复古派(前后七子)承认文学是变化的,但否认变是合理的,要复古就是要诗歌不变。袁宏道肯定变的合理性、必然性,这就打破了前人的陈陈相因的成法,"不拘格套","从胸臆流出",并主张向民歌学习,形成其诗歌的独特风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小豌豆-答案网 » 《毛诗序》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