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多选] 批评家在批评文章中正面提出和展开自己对作品的看法一般有两条途径,即()
A.复述
B.描述
C.比喻
D.论证
E.隐喻
A.复述
B.描述
C.比喻
D.论证
E.隐喻
【◆参考答案◆】:B, D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述李贽“童心”说的内容及理论意义和影响。
【◆参考答案◆】:"童心"说是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什么是"童心"呢?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因此,所谓童心,即童子之心,即不含一丝一毫虚假的真心,是不受"道理"、"闻见"(指儒家的正统思想教条)熏染的心。他认为童心是一切作品创作的源泉,最是评价一切作品价值的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从这种观点出发,他给矛《西厢记》、《水浒传》等戏曲、小说以很高评价,认为是"古今至文"。李贽的童心说是与明七子派的复古摹拟诗论观相对立的,并且成为稍后的公安派性灵说的直接理论源头,对当时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发生了巨大影响。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义法”说
【◆参考答案◆】:
桐城派古文家方苞提出的理论。义,是指文章的内容,有义理的含义。法,是指与其内容相统一的形式。法随义之不同而有所变化。他所说的"义",包括文章的叙事内容和作者的议论评价,而所谓"法",则是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指组织严密,条理清楚等。
桐城派古文家方苞提出的理论。义,是指文章的内容,有义理的含义。法,是指与其内容相统一的形式。法随义之不同而有所变化。他所说的"义",包括文章的叙事内容和作者的议论评价,而所谓"法",则是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指组织严密,条理清楚等。
(4)【◆题库问题◆】:[填空题] 钟嵘字仲伟,()(今河南长葛)人。
【◆参考答案◆】:颖川长社
(5)【◆题库问题◆】:[填空题] 《毛诗序》中提到的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两种主要方式是:“()”和“下以飞刺上”。
【◆参考答案◆】:上以风化下
(6)【◆题库问题◆】:[填空题] 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精细之处还在于揭示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与()之间极为复杂的支持、破坏和()的不断交错和演化的过程。
【◆参考答案◆】:异己因素;利用
(7)【◆题库问题◆】:[单选] 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突出表现在文学批评的()
A.经济价值
B.政治倾向
C.审美倾向
D.哲学价值
A.经济价值
B.政治倾向
C.审美倾向
D.哲学价值
【◆参考答案◆】:B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理、事、情
【◆参考答案◆】:叶燮认为“理”、“事”、“情”三者是审美客体、反映对象,也就是创作的客观条件。“理”是指事物的内在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根据,也就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自然之理”,要求描写生活的本质,要求诗人具有敏锐的目光和观察生活的能力。“事”是指客观事物按照自身规律的发展而呈现的具体面貌,创作必须通过具体可感的“事”来艺术地言“理”,寓“理”于“事”。“情”是指事物的情状,即特殊的客观属性。诗要有韵味和意境,就离不开描绘生动而形象的“情”。“理”、“事”、“情”三者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诗人的创作要反映生活,就必须透过现象写本质,以便闪现内在之“理”的光辉,但“理”又是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或活生生的情感来作艺术概括,寓“理”于“事”,是文学家区别于哲学、政治等家的重要艺术手段。而具体之“事”又必须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来表现,“情”的种种变化,又是立足于“事”、“理”之上的。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内涵和影响。
【◆参考答案◆】: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历述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后,总结说:"《诗》三百,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提出了"发愤著书"说。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和作品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的进步理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著书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对汉武帝刘彻并没有发泄私愤,而是既写了他残忍、好大喜功和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迹,也写了他的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的伟大之处,有着公正的"实录"精神。"发愤著书"说对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刘勰提出“风骨”这一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概念,对后世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骨”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
【◆参考答案◆】:思想感情;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