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填空题] 在文学方面,梁启超积极提倡“()革命”、“文界革命”、“()革命”,以与其社会政治改良思想相呼应。
【◆参考答案◆】:诗界;小说界
(2)【◆题库问题◆】:[填空题] 皎然的诗论,侧重于探讨诗歌的艺术创造规律。而他关于诗歌内在艺术规律的探讨,较为集中的,则是()的创造问题。
【◆参考答案◆】:意境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事赝而理真
【◆参考答案◆】:
这是明冯梦龙关于小说构思的著名论点。是在《警世通言序》里提出的:"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这里的"事"指小说的故事情节。事真,就是要求整个故事看起来要真实,使人信服。事真,就是逼真。"理"指作品内在的逻辑。理真,指作品对现实生活合乎情理地正确反映。作品中的"事"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但只要合乎生活情理,在艺术上也是真实的,就可以达到"触性性通,导情情出"的效果。这就肯定了虚构的真实,是一种合理的创作论,提出了相当于西方文学理论所说的艺术创作必须符合"可然律""必然律"的问题。
这是明冯梦龙关于小说构思的著名论点。是在《警世通言序》里提出的:"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这里的"事"指小说的故事情节。事真,就是要求整个故事看起来要真实,使人信服。事真,就是逼真。"理"指作品内在的逻辑。理真,指作品对现实生活合乎情理地正确反映。作品中的"事"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但只要合乎生活情理,在艺术上也是真实的,就可以达到"触性性通,导情情出"的效果。这就肯定了虚构的真实,是一种合理的创作论,提出了相当于西方文学理论所说的艺术创作必须符合"可然律""必然律"的问题。
(4)【◆题库问题◆】:[单选] 社会历史批评家一方面需要考察环境或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另方面也需要通过作品揭示作家的()
A.生平经历、创作心境
B.思想意识、政治倾向
C.早期经验、人格生成
D.气质性格、生活习惯
A.生平经历、创作心境
B.思想意识、政治倾向
C.早期经验、人格生成
D.气质性格、生活习惯
【◆参考答案◆】:B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参考答案◆】:"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以意逆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6)【◆题库问题◆】:[单选] 14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的作家是()。
A.秦观
B.辛弃疾
C.苏轼
D.晏殊
A.秦观
B.辛弃疾
C.苏轼
D.晏殊
【◆参考答案◆】:D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图像的定义
【◆参考答案◆】:
大众文化最为核心的方面之一图像化是以图像来表达意义的文化趋势。在文字时代中,图像在传统社会处于边缘辅助性位置。
大众文化最为核心的方面之一图像化是以图像来表达意义的文化趋势。在文字时代中,图像在传统社会处于边缘辅助性位置。
(8)【◆题库问题◆】:[填空题] “自我意识”的叙述者往往在作品中有意露出写作痕迹,津津乐道于把()作为叙述对象。
【◆参考答案◆】:叙述行为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文心雕龙》的)“才、气、学、习”说
【◆参考答案◆】:刘勰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指的就是作家个性形成的四个方面:才、气、学、习。才,指作家才能;气,指作家的气质个性。学和习则指作家的学识和修养。这四个因素又可以分为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两类。才和气是先天的,各人因禀赋不同而各异;学和习则是后天的,是和作家的努力与他所生活的环境影响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作家的才气虽然有先天好坏的差别,但是又受到后天学和习状况的影响而有所发展并逐渐定型。刘勰对作家才性分析之重视后天作用的思想,是和他重视社会生活实践对作家作品影响分不开的。刘勰比曹丕之只强调先天作用大大前进了一步。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皎然的)“取境”说
【◆参考答案◆】:皎然论诗歌创作的"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这是诗歌创造中存在的实际情形。有时灵感开通,就会"佳句纵横"、"宛如神助",创作顺畅,就是"取境"之"易"的表现。有时"取境"艰难:"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这是"取境"之"难"的情况。前者,陆机等已有相关论述,后者是却少有人触及,这是符合创作实情。有时灵感不能畅开,构思当然艰苦,只有继之以苦思冥想,才能深入采掘,遴选意境。他还认为"取境"时"至难至险"的作品:写成之后,如果又能不露凿斧痕迹,"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这才是文章"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