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隐秀”
【◆参考答案◆】:隐秀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来的:"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所谓隐,不是要使文学作品晦涩难明,而是要使读者味之无尽,能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余地。所谓秀,不是要作家堆砌辞藻,而是要逼真自然,使读者言如亲临其境一般。可见,隐秀即意象的有机交融,也即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2)【◆题库问题◆】:[多选] 文学批评应该是对文学现象的()
A.社会的评价分析
B.政治的评价分析
C.审美的评价分析
D.历史的评价分析
E.道德的评价分析
A.社会的评价分析
B.政治的评价分析
C.审美的评价分析
D.历史的评价分析
E.道德的评价分析
【◆参考答案◆】:A, C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永明声律论
【◆参考答案◆】:南齐永明时,由沈约、谢眺等人提出的关于诗歌语言的声音、韵律的理论。这是对诗歌语言形式美的理论总结,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在当时,是有不同看法的,如钟嵘就认为过份讲究声律,文学创作就会受到束缚,就会影响“自然英旨”的产生。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钟嵘进行诗歌批评的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1)致流别:探讨诗人的风格流派。他从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角度,以联系和比较的眼光,主要考察作家之间风格源流和前后影响关系。他认为五言诗有三个源头:《国风》、《小雅》、《楚辞》,并把每个诗人归纳到某一流派中。(2)品评利病:分析作品艺术的得失。在具体批评时,先对作品进行艺术分析,从形式和内容方面评论其优缺点,以为后人提供创作借鉴。(3)显优劣:评价作家的地位和成就。钟嵘把某一作家置于上、中、下三品中的某一品,给予一定的历史评价,其中最推崇的诗人是曹植。当然其中的一些品评,也有失当之处,如列陶潜为中品,列曹操为下品,就为后人非议。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诗眼”
【◆参考答案◆】:
范温《潜溪诗眼》提出的概念。"诗眼"即指句法、字法之类,也包括一篇命意之关键所在。范温说"句法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此说一出,后来"词眼""文眼"不绝如缕。
范温《潜溪诗眼》提出的概念。"诗眼"即指句法、字法之类,也包括一篇命意之关键所在。范温说"句法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此说一出,后来"词眼""文眼"不绝如缕。
(6)【◆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述叶燮的诗学思想。
【◆参考答案◆】:
叶燮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反对复古模拟和强调发展变化的"正变"说。他认为万事万物都在变,诗歌也在变,而且"变"总是愈来愈进步的,他说"譬诸地之生木然,《三百篇》则其根,苏、李诗则其萌芽由蘖,建安诗则生长至于拱把,六朝诗有其枝叶,唐诗则枝叶垂荫,宋诗则能开花,而木之能事方毕。"
二是推崇杜甫、韩愈、苏轼,提倡"温柔敦厚"。
三是论诗歌的理、事、情三要素。
他说"譬之一木一草,其能发生者,理也。其既发生,则事也。既发生之后,夭矫滋植,情状万千,咸有自得之趣,则情也。"这是就客体方面而言,理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它发生之后,就表现为一定的具体的"事";
而每一事物又有它自己特殊的情状,这就是"情"。这三者又有"气""总而持之""条而贯之","气"即事物内在生命力,三者依赖"气"而为用。四是论作家的"胸襟"和"才、胆、识、力"。这是就主体而言,才,指作家的才能;胆,指作家的艺术胆略;识,指作家的认识能力;力,指作家的艺术功力和气魄。这四者以"识"为先。最后,论诗歌的审美本质和艺术思维的特点。他认为"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粲然于前者也。"这是说诗歌中的事和理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通过审美形象表现出来的,对诗歌的审美特征有清醒的认识。
叶燮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反对复古模拟和强调发展变化的"正变"说。他认为万事万物都在变,诗歌也在变,而且"变"总是愈来愈进步的,他说"譬诸地之生木然,《三百篇》则其根,苏、李诗则其萌芽由蘖,建安诗则生长至于拱把,六朝诗有其枝叶,唐诗则枝叶垂荫,宋诗则能开花,而木之能事方毕。"
二是推崇杜甫、韩愈、苏轼,提倡"温柔敦厚"。
三是论诗歌的理、事、情三要素。
他说"譬之一木一草,其能发生者,理也。其既发生,则事也。既发生之后,夭矫滋植,情状万千,咸有自得之趣,则情也。"这是就客体方面而言,理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它发生之后,就表现为一定的具体的"事";
而每一事物又有它自己特殊的情状,这就是"情"。这三者又有"气""总而持之""条而贯之","气"即事物内在生命力,三者依赖"气"而为用。四是论作家的"胸襟"和"才、胆、识、力"。这是就主体而言,才,指作家的才能;胆,指作家的艺术胆略;识,指作家的认识能力;力,指作家的艺术功力和气魄。这四者以"识"为先。最后,论诗歌的审美本质和艺术思维的特点。他认为"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粲然于前者也。"这是说诗歌中的事和理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通过审美形象表现出来的,对诗歌的审美特征有清醒的认识。
(7)【◆题库问题◆】:[单选]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A."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可以兴、观、群、怨"
C."思无邪"
D."辞达而已矣"
A."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可以兴、观、群、怨"
C."思无邪"
D."辞达而已矣"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气盛言宜
【◆参考答案◆】:(1)这一理论是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的。韩愈认为,作家的道德修养达到一定的境界,那末写文章无论言长言短、声高声低都能左右逢源。(2)韩愈所说的"气",首先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其次指行文的气势,与散文创作的布局排比及语言艺术密切相关。(3)这一理论是对孟子"养气"理论和曹丕"文以气为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他揭示了作家本身的修养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4)如何培养文气?要求作家从世界观的高度去严格锻炼,具有坚定的创作信念,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
(9)【◆题库问题◆】:[多选] 汉代文学批评的发展集中体现在()
A.对《诗经》的评论
B.对《尚书》的评论
C.对《楚辞》的评论
D.对汉赋的评论
E.对《易经》的评论
A.对《诗经》的评论
B.对《尚书》的评论
C.对《楚辞》的评论
D.对汉赋的评论
E.对《易经》的评论
【◆参考答案◆】:A, C, D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钟嵘《诗品》的主要理论内容。
【◆参考答案◆】:(1)诗歌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根源。(2)五言诗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3)诗歌的艺术性及其批评的标准。(4)诗歌批评的方法及其批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