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述黄庭坚的文学思想。
【◆参考答案◆】:
黄庭坚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为:
一、肯定诗歌"忿世疾邪"的怨刺作用,但又要求不可过分激烈,必须符合于温柔敦厚之旨。
二、提倡诗歌创作要"以理为主",有精博的学问为基础,这是黄庭坚文学思想和创作理论的核心。他所说的"理"有苏轼"文理自然"之理的意思,同时也有理学家义理之理的意思。另外他特别强调"学",特别强调读古人书,杜诗韩文是他反复强调要学习的。
三、在创作方法上主张"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指学习古人作品,达到融会贯通程度,然后从中得到启发,以构成自己作品的诗意和境界。换骨法是指汲取古人精彩的诗意境界而不袭其辞,别创新语来表现。夺胎法是指参考古人诗意而重新加以形容,以创作新的诗意境界。
四、讲究严密的法度,他在《论作诗文》中说:"作文字须摩古人,百工之技,亦无有不法而成者也。"他认为杜诗韩文最具有严密法度的,因此是学习诗文创作的最高典范。
黄庭坚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为:
一、肯定诗歌"忿世疾邪"的怨刺作用,但又要求不可过分激烈,必须符合于温柔敦厚之旨。
二、提倡诗歌创作要"以理为主",有精博的学问为基础,这是黄庭坚文学思想和创作理论的核心。他所说的"理"有苏轼"文理自然"之理的意思,同时也有理学家义理之理的意思。另外他特别强调"学",特别强调读古人书,杜诗韩文是他反复强调要学习的。
三、在创作方法上主张"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指学习古人作品,达到融会贯通程度,然后从中得到启发,以构成自己作品的诗意和境界。换骨法是指汲取古人精彩的诗意境界而不袭其辞,别创新语来表现。夺胎法是指参考古人诗意而重新加以形容,以创作新的诗意境界。
四、讲究严密的法度,他在《论作诗文》中说:"作文字须摩古人,百工之技,亦无有不法而成者也。"他认为杜诗韩文最具有严密法度的,因此是学习诗文创作的最高典范。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先秦两汉文论的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1)先秦儒家与道家学说之对立互补,确立了我国古代文论的基本体系与框架,从而对文论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先秦思想家的重要文学见解在后世发展为文论的基本观点,如文质观、文德观与文学自然观等。(3)先秦两汉文论在方法论多有建树,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与汉代对《诗经》、《楚辞》的比较批评,在批评方法上为后人导夫先路。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文学批评文章写作应该如何“复述”才好?
【◆参考答案◆】:①复述文学作品不同于复述科学著作或历史著作,它要发现和体认文眼诗魂,需要感悟力。②对于叙事作品的复述,首先要在纷繁的头绪中抓住贯穿全文的线索,对于长篇小说和多幕剧本情节复述,尤须提要钩玄。成功的文学批评,更常见的做法是寓评论于复述之中。对于抒情类文学作品的复述,往往要加入更多的批评家的个人体验和推想,尽量把原作深含的哲理以及意境之美和语言的清澈之美,同时传达出来。③最值得批评家追求的,是传达出原作的神韵、风味。批评家必须自己充分领略作品的意蕴,在此基础上谈故事,尽可能让复述的语调与作品的语言风格接近,或者在复述中对原作的风格略加形容点染,把读者引向作品的真髓。
(4)【◆题库问题◆】:[单选] 依据不同的艺术手法各自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种()
A.隐喻、夸张、排比、对偶
B.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C.讽刺、反语、婉转、荒诞
D.写实、浪漫、象征、魔幻
A.隐喻、夸张、排比、对偶
B.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C.讽刺、反语、婉转、荒诞
D.写实、浪漫、象征、魔幻
【◆参考答案◆】:B
(5)【◆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概述王国维的“境界”说理论。
【◆参考答案◆】:王国维"境界"说是他在《人间词话》里提出来的。《人间词话》开宗明义就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境界"说的提出,当是受到了西方美学家思想,特别是康德、尼采、叔本华思想的影响,并在中国古代文论家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他在自撰而托名樊志厚的《人间词乙稿序》里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他的"境界"与"意境"的含义基本一致。从以上引文,可见他强调"意""境"二者之重要。具体来说,"境界"就是"意境",就是指文学创作中心物相契、情景交融的意象特征。"境界"的美学特征:一是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想";二是具有真实自然之美。以意、境二者论文并不从王氏始,唐代皎然以来许多文论家都曾经从不同角度论述到意境问题。只是到了王国维,有关意境的理论才达到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6)【◆题库问题◆】:[填空题] 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与()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参考答案◆】:内容;形式
(7)【◆题库问题◆】:[填空题] “自我意识”的叙述者往往在作品中有意露出写作痕迹,津津乐道于把()作为叙述对象。
【◆参考答案◆】:叙述行为
(8)【◆题库问题◆】:[填空题] 教材指出:陈子昂心目中的理想作品是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的符合这样条件的作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
【◆参考答案◆】: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9)【◆题库问题◆】:[单选] 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理论。教材认为:“思”,可理解为()。
A.创作中的神思,即艺术思维活动
B.作品的思想内容
C.寄托在作品中的作家的高尚的精神境界
D.作品的布局、剪裁、置辞等构思活动
A.创作中的神思,即艺术思维活动
B.作品的思想内容
C.寄托在作品中的作家的高尚的精神境界
D.作品的布局、剪裁、置辞等构思活动
【◆参考答案◆】:A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王渔洋神韵说的美学旨趣。
【◆参考答案◆】:(1)创作理论是王渔洋神韵说的核心,他要求时刻紧扣读者的欣赏规律来谈创作,特别强调诗歌要能给读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2)所谓"味外味",是指读者在鉴赏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诗中获得的、来自诗中而又超越诗歌本身、指向诗外的一种审美体验。从创作角度来说,味外味就是诗歌传达给读者的一种含蓄蕴藉、悠长持久的韵味或快感。(3)创造诗歌味外味的途径有:其一,伫兴而就,要等待构思阶段的灵感状态的来临;其二,笔墨精练,诗歌创作只需将一些具有特征的"点"或细节点染出来,其余留给读者自由想象;其三,不著议论,要求诗歌语言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反对在诗中直接议论说理;其四,象外之象,诗歌的意象能蕴含多层意味,而且作者的主观倾向性并不明显表露出来,王渔洋在赋比兴三种意象构成方式中,尤其重视"赋"所构成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