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道德批评
【◆参考答案◆】:道德批评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学批评模式,在中外文学批评史上一度占据重要位置。道德批评主张将文学与人生结合起来,坚持用道德的观点看待文学现象,主要采用道德的尺度评价文学作品。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文心雕龙》的)“风骨”说
【◆参考答案◆】:刘勰在《风骨》篇中提出他著名的风骨论。"风骨"的内涵,说法纷纭,现代著名学者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风骨》篇中说:"风即文意,骨即文辞。"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而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但仔细体会刘勰所论,并联系到以前所学的知识对于"风"的解释,"风"应该是抒发情志的作品所具有的能化感人的艺术感染力,而"骨"则应该是指能确切表达情志的精要劲健、刚正有力的文辞。"风"和"骨"是相辅相成的,无"风"则无"骨","风"和"骨"不可能单独存在。从某种意义上看,风骨可以看作是文学作品的某种艺术风格,但不同于体现作家个性的一般意义上的艺术风格,如典雅、远奥等,它具有普遍性,是文学创作中作家普遍追求的审美特征,也是文学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具有的风貌。
(3)【◆题库问题◆】:[填空题] 文学批评的实证性强调(),思辨性强调()。
【◆参考答案◆】:客观事实;科学抽象
(4)【◆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你认为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工作者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并说出其理由。
【◆参考答案◆】:批评主体应有怎样的理论素养?批评主体的理论素养是从事文学批评活动的又一必备条件。这里的理论素养包括批评者的广博的知识积累,和在批评活动中所持的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批评观念以及相应的批评方法。(1)批评家的知识体系包括他的各种文化常识和哲学素养。首先,文学史知识以及与文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是批评家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重要参照系。其次,批评家的知识体系还应包括对历史上其他民族其他国家文学艺术的了解。批评家应该有超越本土文化的世界性眼光。(2)批评家的理论框架一个人要从事文学评论工作,必须在一定理论框架的规约下,运用一套理论范畴进行操作。批评主体的理论框架在评论活动中具有定向和选择作用和发现的作用。
(5)【◆题库问题◆】:[单选] ()是周作人的翻译作品。
A.《天演论》
B.《孤儿记》
C.《平民文学》
D.《十五小豪杰》
A.《天演论》
B.《孤儿记》
C.《平民文学》
D.《十五小豪杰》
【◆参考答案◆】:B
(6)【◆题库问题◆】:[单选] 文学批评具有实证性,所以它要求文学批评的事实应该是()
A.符合逻辑的想象
B.确凿无误的存在
C.科学的推断
D.合乎情理的推测
A.符合逻辑的想象
B.确凿无误的存在
C.科学的推断
D.合乎情理的推测
【◆参考答案◆】:B
(7)【◆题库问题◆】:[填空题] 王充《()》涉及文学理论的篇章主要有《自纪》、《()》、《佚文》、《艺增》、《超奇》等。
【◆参考答案◆】:论衡;对作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以意逆志”
【◆参考答案◆】:出自《孟子;万章上》。"意"是指诗的表层意思,"志"是指深层情志。主张通过对作品文本表层的象征的"意",去推求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者之志。此说是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批评方法,长期为后世批评家所遵用,并在鉴赏学中得以拓展其理论内涵。"以意逆志"语出《孟子》。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所谓"以意逆志",是指读者不要望文生义、机械理解作品,而应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孟子的这种诗歌鉴赏方法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
(9)【◆题库问题◆】:[填空题]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歌品评的专著是钟嵘的《()》。
【◆参考答案◆】:诗品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提出“思与境偕”的主张,教材认为,“思”可以理解为创作中的(),即艺术思维活动,但侧重在创作主体的情志意趣活动;“境”则是激发诗情意趣并且表现之的创作客体()。“境”与“思”偕往,相互融汇,这就构成了作品的()世界。
【◆参考答案◆】:神思;境象;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