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下面哪个选项关于蔡元培的描述是错误的?()
A.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B.前清进士
C.教育家
D.曾出国留学
A.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B.前清进士
C.教育家
D.曾出国留学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填空题] 古代文论中的“通变”观源于《()》。
【◆参考答案◆】:易传
(3)【◆题库问题◆】:[单选] 教材指出:《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
A."怨而怒"
B."主文而谲谏"
C."劝百而讽一"
D."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A."怨而怒"
B."主文而谲谏"
C."劝百而讽一"
D."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参考答案◆】:B
(4)【◆题库问题◆】:[问答题] 孔子是如何论述人的审美感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
【◆参考答案◆】:
(1)孔子关于人的审美感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论述主要见于《论语·雍也》,其语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孔子把水的动态与山的静态的自然本性与智者、仁者的胸怀和性格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论述了人的精神品质与自然美的关系。
(3)孔子突出了智者、仁者对自然山水的不同的爱好,开创了论自然美与人的审美关系的先河,为后世的相关理论奠定了基础。
(1)孔子关于人的审美感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论述主要见于《论语·雍也》,其语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孔子把水的动态与山的静态的自然本性与智者、仁者的胸怀和性格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论述了人的精神品质与自然美的关系。
(3)孔子突出了智者、仁者对自然山水的不同的爱好,开创了论自然美与人的审美关系的先河,为后世的相关理论奠定了基础。
(5)【◆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姚鼐(或桐城派)的散文艺术理论。
【◆参考答案◆】:(1)桐城派是清代最正统的散文流派,方苞、刘大櫆、姚鼐三人时序相接,同为安徽桐城人,人称"桐城三祖",其中姚鼐为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其理论代表了桐城派的基本理论。(2)主张写作过程中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相济"。第一,"三相济"说直接渊源于方苞的"义法说",方苞的"义"是指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法"则是指文章法则,姚鼐则在方苞的基础上,把"雅洁"作为评价内容和文辞两方面相统一的最高艺术审美标准。第二,"三相济"说,历史地植根与宋学与汉学论争之学术风气之中而有所折衷,宋学指的是清代官方哲学程朱理学,汉学即考据学,可见他讲考据,重在义理,归在词章,意在折衷,以助文之境为考据,以文章之学为鹄的。第三,"三相济"说,深刻地表达了他认为文章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真知卓识。(3)重视文章构成中"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八要素。第一,姚鼐的八要素直接渊源于刘大櫆的"神、气、音节、字句"的散文艺术四要素。第二,姚鼐在刘大櫆的基础上作了更加系统、深刻和辩证的论述,从创作过程看,"神、理、气、味"指的是艺术构思,"格、律、声、色"指的是艺术传达;从创作成果看,"神、理、气、味"指艺术精神,"格、律、声、色"指艺术形式。姚鼐之所以强调二者的结合,这和他重视创作主体的循才运法、执法杨才的见解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4)首创散文风格学上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第一,姚鼐在"阳刚阴柔"说,是历代艺术哲学思维的审美积淀,《周易》、《文心雕龙》、《沧浪诗话》都有相近论述。第二,此说是他对"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的层层交织、精粗错综而网结的绚丽艺术风格的精当概括,揭示了形成两种美学风格的基础是作者特殊的才性和文章神气声色的结合,也就是人的风格和艺术风格的统一。姚鼐认为阳刚阴柔可以偏胜,但不可偏废,姚鼐本人更为推崇阳刚之美。
(6)【◆题库问题◆】:[单选] 在第三人称叙述中,由于叙述者的叙述视点可以游移,因此,这种叙述又被称作().
A.游移焦点叙述
B.多焦点叙述
C.无焦点叙述
D.反焦点叙述
A.游移焦点叙述
B.多焦点叙述
C.无焦点叙述
D.反焦点叙述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填空题] 新历史主义批评是一种阐释文学()的历史、()的特定的批评方法。
【◆参考答案◆】:文本;文化内涵
(8)【◆题库问题◆】:[填空题] 孔子提出的“()”、“尽善尽美”说,被后人引申为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道德标准与审美标准相统一的思想。
【◆参考答案◆】:文质彬彬
(9)【◆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作家中是高邮(今江苏扬州)人的为()。
A.纳兰性德
B.晏殊
C.秦观
D.辛弃疾
A.纳兰性德
B.晏殊
C.秦观
D.辛弃疾
【◆参考答案◆】:C
(10)【◆题库问题◆】:[单选] 秦牧的《艺海拾贝》在批评文章体裁中属于()
A.专著体
B.书信体
C.随笔体
D.序跋体
A.专著体
B.书信体
C.随笔体
D.序跋体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