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通变
【◆参考答案◆】:
刘勰关于文学发展的理论。认为文学发展有文学自身内部的继承与革新的原因。
通,是指文学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创作原则是历代都必须继承的;
变,是指文学创作必须随着时代和文学的发展而有新的发展与创造。
两者互相联系,"变则堪久,通则不乏"。
刘勰关于文学发展的理论。认为文学发展有文学自身内部的继承与革新的原因。
通,是指文学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创作原则是历代都必须继承的;
变,是指文学创作必须随着时代和文学的发展而有新的发展与创造。
两者互相联系,"变则堪久,通则不乏"。
(2)【◆题库问题◆】:[单选] 下面哪个选项关于蔡元培的描述是错误的?()
A.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B.前清进士
C.教育家
D.曾出国留学
A.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B.前清进士
C.教育家
D.曾出国留学
【◆参考答案◆】:A
(3)【◆题库问题◆】:[单选] 王充《论衡·佚文》里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
A."讽谏"说
B."疾虚妄"
C."文为世用"说
D."知人论世"说
A."讽谏"说
B."疾虚妄"
C."文为世用"说
D."知人论世"说
【◆参考答案◆】:B
(4)【◆题库问题◆】:[填空题] 古代文论中的“通变”观源于《()》。
【◆参考答案◆】:易传
(5)【◆题库问题◆】:[单选] ()是周作人的翻译作品。
A.《天演论》
B.《孤儿记》
C.《平民文学》
D.《十五小豪杰》
A.《天演论》
B.《孤儿记》
C.《平民文学》
D.《十五小豪杰》
【◆参考答案◆】:B
(6)【◆题库问题◆】:[单选] 教材认为:王夫之诗学理论的“现量”说的“现在义”就是传统诗论中的()
A."即兴"
B."比兴"
C."意境"
D."神韵"
A."即兴"
B."比兴"
C."意境"
D."神韵"
【◆参考答案◆】:A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理、事、情”
【◆参考答案◆】:
这是叶燮的诗歌理论。他认为诗歌创作不外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主体方面要有才、胆、识、力四要素,客体方面则有理、事、情三要素。所谓"理、事、情",他说"譬之一木一草,其能发生者,理也。其既发生,则事也。既发生之后,夭矫滋植,情状万千,咸有自得之趣,则情也。"也就是说,事物的产生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即所谓"理";在它发生之后,就表现为一定的、具体的"事";而每一事物又有它自己特殊的情状,这就是"情"。他所说的"理、事、情"也是衡量诗歌作品的标准,所以他说"先揆乎其理,揆之于理而不谬,则理得。次征诸事,征之于事而不悖,则事得。终絜诸情,絜之于情而可通,则情得。三者得而不可易,则自然之法立。故法者,当乎理,确乎事,酌乎情,为三者之平准,而无所自为法也。"
这是叶燮的诗歌理论。他认为诗歌创作不外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主体方面要有才、胆、识、力四要素,客体方面则有理、事、情三要素。所谓"理、事、情",他说"譬之一木一草,其能发生者,理也。其既发生,则事也。既发生之后,夭矫滋植,情状万千,咸有自得之趣,则情也。"也就是说,事物的产生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即所谓"理";在它发生之后,就表现为一定的、具体的"事";而每一事物又有它自己特殊的情状,这就是"情"。他所说的"理、事、情"也是衡量诗歌作品的标准,所以他说"先揆乎其理,揆之于理而不谬,则理得。次征诸事,征之于事而不悖,则事得。终絜诸情,絜之于情而可通,则情得。三者得而不可易,则自然之法立。故法者,当乎理,确乎事,酌乎情,为三者之平准,而无所自为法也。"
(8)【◆题库问题◆】:[单选] 《庚子西狩丛谈》所叙之事是什么?()
A.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西逃。
B.1937年日军攻占北京。
C.1936年西安事变。
D.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A.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西逃。
B.1937年日军攻占北京。
C.1936年西安事变。
D.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参考答案◆】:A
(9)【◆题库问题◆】:[填空题] 汉代文学理论的作家论主要体现在对()的品评上。
【◆参考答案◆】:屈原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气盛言宜
【◆参考答案◆】:(1)这一理论是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的。韩愈认为,作家的道德修养达到一定的境界,那末写文章无论言长言短、声高声低都能左右逢源。(2)韩愈所说的"气",首先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其次指行文的气势,与散文创作的布局排比及语言艺术密切相关。(3)这一理论是对孟子"养气"理论和曹丕"文以气为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他揭示了作家本身的修养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4)如何培养文气?要求作家从世界观的高度去严格锻炼,具有坚定的创作信念,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