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刘勰文体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文心雕龙》有20篇专论文体,涉及文体34种,把当时出现的文体都论及了。(2)刘勰把所有文体分为"文"与"笔"两类。文是指偏向抒情言志、文学性较强的文体;笔是指学术性较强而又不重音韵文采的作品。体现了当时对文字作品文学性和非文学性的区分。(3)文体论部分的具体写法按照"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体例进行。具体地说,即叙述文体的源流演变,解释文体名称的内涵,选出某一文体的代表性作品,总结某一文体的写作要求。四者结合,形成了文体论史、论、评三者合一的写作特色。(4)刘勰的文体论全面总结了历代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是刘勰全部文学理论的基石。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黄庭坚对诗法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1)黄庭坚一方面重视诗文法度,要求创作符合规矩。学诗者要向古代优秀作家作品学习。(2)另一方面,黄庭坚又不满足于仅仅描摹古人,他要求通过博学古书和步古人作诗法则而进入诗歌创作法门,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再摆脱法规的束缚,最终达到与规矩自然契合的理想境界。(3)黄庭坚的这一理论既方便初学者,也符合诗歌美学的要求,是应予肯定的。但他自己的创作实际上仍多讲究诗法,而且他主要以诗法影响后学。
(3)【◆题库问题◆】:[单选] 韩愈的“不平则鸣”论.影响了后世()。
A.白居易的"为时""为事"说
B.欧阳修诗"穷而后工"说
C.苏轼的"枯淡"说
D.王夫之的"现量"说
A.白居易的"为时""为事"说
B.欧阳修诗"穷而后工"说
C.苏轼的"枯淡"说
D.王夫之的"现量"说
【◆参考答案◆】:B
(4)【◆题库问题◆】:[填空题] 儒学在()时代成为钦定的官学。
【◆参考答案◆】:汉武帝
(5)【◆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述文学批评对读者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文学批评对读者阅读作品具有引导作用,它的任务之一就是向读者介绍好书,帮助读者在欣赏作品时获得清晰的意义。②文学批评对读者的引导还包括对某些作品的否定。否定不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而应该"好处说好,坏处说坏。"③文学批评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接受中所担负的中介作用不能等同于指导作用和主导作用,应该理解为"对话"
(6)【◆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进学解》中的词语,可解释为精心造就人才的是:()。
A.刮垢磨光
B.细大不捐
C.爬罗剔抉
D.贪多务得
A.刮垢磨光
B.细大不捐
C.爬罗剔抉
D.贪多务得
【◆参考答案◆】:A
(7)【◆题库问题◆】:[单选] 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表述在以()。
A."思无邪"为核心的文艺批评标准;
B."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C."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
D."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观
A."思无邪"为核心的文艺批评标准;
B."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C."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
D."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观
【◆参考答案◆】:B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叶燮关于形象思维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1)关于创作思维规律的探索是叶燮《原诗》的重要内容,他明确提出了"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的主张,第一次把"形象"与"思维"结合起来讨论,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形象思维"的概念非常接近。(2)叶燮认为创作思维与一般逻辑思维不同,具有特殊的规律。(3)他要求"泯端倪而离形象",不是说无需形象,而是说不能自然主义地实写生活中的"理、事情"。(4)创作思维要"以情为主",融化在具体的艺术之中,但"情"必须合乎"理",所以那些充满感情色彩的理智议论,也可以进入创作并加以艺术化,创作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是彼此融合,情理合一的。(5)要积极调动想象、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段,着重于艺术境界的创造。
(9)【◆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批评而进行的阅读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①批评家在阅读中受闲是设法把心灵融化进去,而后是设法在精神上超拔出来造成一种透视距离。②阅读时要反省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调整心态。③注意阅读的初感,并且反复阅读,对作品须过细的咀嚼,反复把玩。④阅读不仅限于所评作品,还应包括相关材料。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魏晋南北朝“缘情说”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缘情说与五言诗的发达有关,也是对传统言志说的重要补充。(2)缘情说最早由陆机在《文赋》中提出,此后刘勰和钟嵘都有发挥。(3)缘情说确立了创作主体的情感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开启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注重情感的传统。它主要有三大特征:其一,强调外物对主体情感的感召或摇动,同时又强调主体情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其二,强调"摇荡性情"的"物",兼有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两方面;其三,强调悲哀之情在创作发生中的重要意义,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理论传统,并进一步形成作品的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