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雷海宗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A.音乐家
B.诗人
C.文学家
D.历史学家
A.音乐家
B.诗人
C.文学家
D.历史学家
【◆参考答案◆】:D
(2)【◆题库问题◆】:[多选] 沈宋指()
A.沈约
B.沈佺期
C.沈括
D.宋祁
E.宋之问
A.沈约
B.沈佺期
C.沈括
D.宋祁
E.宋之问
【◆参考答案◆】:B, E
(3)【◆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皎然的“自然”观。
【◆参考答案◆】:(1)自然是皎然标举的诗歌审美标准。(2)他要求以诗人情兴为出发点,随着情兴的自然抒发造语取势,反对用事或使用典故,反对矫揉造作的文风。(3)从自然出发,皎然特别提倡萦回盘礴、千变万态的体势。(4)皎然提倡的自然,并非是自然主义的那种对客观的模拟照搬,而是出于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经过诗人千锤百炼后获得的一种艺术化的自然。(5)他重视自然,但也非常重视艺术构思的作用,强调把"苦思"与自然和谐统一起来。
(4)【◆题库问题◆】:[单选] 文学批评必须对作品进行艺术分析,其功能是()
A.提高读者的思想水平
B.丰富读者的科学知识
C.深化读者的审美体验
D.提高读者的道德水准
A.提高读者的思想水平
B.丰富读者的科学知识
C.深化读者的审美体验
D.提高读者的道德水准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多选] 古代“画品”、“诗品”之“品”字的意思包括()
A.溯源流
B.显优劣
C.诠隐义
D.定品第
E.立法度
A.溯源流
B.显优劣
C.诠隐义
D.定品第
E.立法度
【◆参考答案◆】:A, B, D
(6)【◆题库问题◆】:[单选] 现代数码成像技术比古老的神话更善于制造的是()
A.虚拟现实
B.生活真实
C.悲剧效果
D.喜剧效果
A.虚拟现实
B.生活真实
C.悲剧效果
D.喜剧效果
【◆参考答案◆】:A
(7)【◆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王国维境界分类的内容。
【◆参考答案◆】:(1)境界说是王国维文学思想的核心,境界说吸取了西方新的理论,并和中国传统文论相互融合,是王国维文论思想的经典,其理论阐述主要集中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文学创作的关键在于境界的创造,境界是真景物与真感情的辩证统一和生动的艺术表现。境界说的本质就是情与景、物与我的内在统一。(2)造境与写境。这是从创作方法着眼的。二者相当于理想与写实两派。(3)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前者突出主体观念性,具有强烈的感情动态,可称之为宏壮;后者是审美主体摆脱世俗生活之欲的拘束,传达出平静的感情心态,可称之为优美。(4)隔与不隔。语言尽其物象和感情就是不隔,语言描绘出的物象模糊、感情含混则是隔。(5)境界的大小与高低之分。这是针对主体表现境界所选取的物象不同,大与小不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但高与低却是。(6)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诗人能够用语言文字表达对外物的感受而成为艺术境界,常人只能感受生活真实的境况,而不能进行文学创作。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王充的《论衡》主要论述了那些文学方面的理论?
【◆参考答案◆】:(1)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问题。(2)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3)关于文学作品的继承和创新的问题。(4)关于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5)关于文学作品的语言问题。
(9)【◆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怎样理解王国维的诗词“不隔”的说法?
【◆参考答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还提出了"隔"与"不隔"的观点,主张文学作品应该"不隔"。所谓"不隔",当是指语言清新平易,形象鲜明生动,具有自然真切之美,不见人工雕琢之痕。反之,"隔"则是指语言雕琢,用典深密,精工修饰而缺乏平淡自然之美。"不隔"的思想吸纳了西方重视艺术直觉作用的美学思想的影响,同时更是受到了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如钟嵘的"直寻"、司空图的"直致"、严羽的"妙悟"、王夫之的"现量"、王土禛的"神韵"等理论观点的影响,并与之一脉相承。欧阳修的《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魂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王国维认为,其上片"语语都在目前",是成功的,而下片则是失败的。事实也确是如此。上片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三月春色的美妙图画。作者意在咏草而着墨于人,写一深闺少妇,凭栏远眺,晴川历历,碧草连天,她的心也随之飞向天涯,系念着远行的亲人。这里直接写草的虽然只有"晴碧"一句,但读者却从少妇的思绪中感受到萋萋芳草,绿遍天涯了。象这样写无情草木映入思妇之眼,融进离人之情,就不仅境界广选,而且真切动人。下片呢?还是紧扣春草来写的,但却连用了三个典故。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中,有一名句为"池塘生春草",这里就用"谢家池上"暗指春草:又因为江淹《别赋》里写道:"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所以"江淹浦畔",也是暗指春草;另外,《楚辞·招隐土》中又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词中疏雨黄昏,更忆王孙云云,使由此化来,说的还是春草,然而,这三个涉及春草的典故所出的三篇作品,所写的生活境遇,思想情感,是各不相同的。虽然同样描绘了春草,但三者的具体意蕴却差跳很大,把它们堆砌在一起,既不能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也没有表达出真切的情感。不知典故出处的人,读来固然不知所云;知道典故出处的人,也只懂得下片事事都说春草,除了感到由辞采、声律带来的低度的形式之美以外,很难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总之,这首小令的上,下片,创造了两种不同的审美境界,给予人两种不同的审美感受。这在人们以诗词为对象的审美活动中,具有普遍的意义。它虽然早就引起了中国古代理论家们的注意,但直到王国维才用一对相反的审美概念对它作出了理论概括,这就是所谓"隔"与"不隔"。
(10)【◆题库问题◆】:[单选] 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于()。
A.《二十世纪》
B.《西风》
C.《紫罗兰》
D.《大公报》
A.《二十世纪》
B.《西风》
C.《紫罗兰》
D.《大公报》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