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述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诗文主张。
【◆参考答案◆】: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前后七子的诗文主张,主要是针对明初"台阁体""茶陵派"的萎弱文风提出的,目的是用一种高标准来振兴文学,改变明初以来文坛上没有生气的局面,有严羽"第一义悟入"的意思。李梦阳强调"唐调",反对"性气诗",对宋诗"主理不主调"不满等,都说明他对文学的情感性、形象性特征的强调是正确的。但他文学思想的核心在提倡学习古人格调,遵守古人的法式,在这点上遭到何景明的批评,何氏比较重视诗歌意象的合于自然,比较重视学习古人的神情,这就比李梦阳略高一筹。后七子的王世贞虽然也倡导模拟复古,但他比较重视灵活多变,神化无迹,重视表现性情之真,讲究诗歌意境的创作,强调作家的天赋才能和对艺术的灵敏悟性,实已开公安派文学思想之先河,在诗学理论上有较大的贡献。但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都是向古人讨生活,因而其缺点很明显,缺乏真情实感,缺乏现实性。后来以徐渭、李贽、公安三袁为代表的文艺新思想所提出的"童心说""性灵说"正是针对这一缺点而发的。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前后七子的诗文主张,主要是针对明初"台阁体""茶陵派"的萎弱文风提出的,目的是用一种高标准来振兴文学,改变明初以来文坛上没有生气的局面,有严羽"第一义悟入"的意思。李梦阳强调"唐调",反对"性气诗",对宋诗"主理不主调"不满等,都说明他对文学的情感性、形象性特征的强调是正确的。但他文学思想的核心在提倡学习古人格调,遵守古人的法式,在这点上遭到何景明的批评,何氏比较重视诗歌意象的合于自然,比较重视学习古人的神情,这就比李梦阳略高一筹。后七子的王世贞虽然也倡导模拟复古,但他比较重视灵活多变,神化无迹,重视表现性情之真,讲究诗歌意境的创作,强调作家的天赋才能和对艺术的灵敏悟性,实已开公安派文学思想之先河,在诗学理论上有较大的贡献。但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都是向古人讨生活,因而其缺点很明显,缺乏真情实感,缺乏现实性。后来以徐渭、李贽、公安三袁为代表的文艺新思想所提出的"童心说""性灵说"正是针对这一缺点而发的。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图像的定义
【◆参考答案◆】:
大众文化最为核心的方面之一图像化是以图像来表达意义的文化趋势。在文字时代中,图像在传统社会处于边缘辅助性位置。
大众文化最为核心的方面之一图像化是以图像来表达意义的文化趋势。在文字时代中,图像在传统社会处于边缘辅助性位置。
(3)【◆题库问题◆】:[单选] 精神分析批评最遭人非议的是对文学活动中的()
A.形式的解释
B.情节的解释
C.性欲的解释
D.道德的解释
A.形式的解释
B.情节的解释
C.性欲的解释
D.道德的解释
【◆参考答案◆】:C
(4)【◆题库问题◆】:[填空题] 钟嵘在《诗品序》中指出:诗歌既是人的“()摇荡”的产物,又可以反作用于的“()”,使之受到陶冶感化。
【◆参考答案◆】:性情;性灵
(5)【◆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论白居易的文学思想。
【◆参考答案◆】:
白居易的文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强调文学要立足于现实,反映现实,为现实服务,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文学应"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亦即要求文学反映人民疾苦,使百姓的病痛"稍稍递进闻于上",让最高统治者有所了解。同时要求文学能揭露时政的弊端,引起统治者的注意,促使他们进行必要改革。
二是创作方法上要求"直书其事",要有"实录"精神。他所强调的"实录"主要指生活真实,他说"其事核而实"就是指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他所说的"实录"有很强的政治性,他是要"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另外,在创作方法上,他还提出"美刺比兴"说,他所说的"美刺比兴"主要是"刺",即讽刺的意思,他非常重视诗歌的讽刺作用,甚至要求"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
以上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由于他过分强调文学经世致用的作用,必然对文学的审美价值认识不足,对艺术形式注意不够。
白居易的文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强调文学要立足于现实,反映现实,为现实服务,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文学应"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亦即要求文学反映人民疾苦,使百姓的病痛"稍稍递进闻于上",让最高统治者有所了解。同时要求文学能揭露时政的弊端,引起统治者的注意,促使他们进行必要改革。
二是创作方法上要求"直书其事",要有"实录"精神。他所强调的"实录"主要指生活真实,他说"其事核而实"就是指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他所说的"实录"有很强的政治性,他是要"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另外,在创作方法上,他还提出"美刺比兴"说,他所说的"美刺比兴"主要是"刺",即讽刺的意思,他非常重视诗歌的讽刺作用,甚至要求"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
以上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由于他过分强调文学经世致用的作用,必然对文学的审美价值认识不足,对艺术形式注意不够。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陈子昂“兴寄”和“风骨”说在诗学史上的意义。
【◆参考答案◆】: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后张九龄的《感遇》诗、李白的《古风》,都以他的《感遇》诗为学习对象。杜甫对他评价极高:"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陈拾遗故宅》)杜甫不少关心国事民生的诗篇,可明显地看出是受了他的影响。白居易《与元九书》、元稹《叙诗寄乐天书》都谈到他们努力写作讽谕诗,是受到陈子昂《感遇》诗的启发。白居易还把陈子昂与杜甫相提并论,说:"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初授拾遗》)。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加上他的创作实践,终于廓清了初唐半个时纪齐梁余风的影响,迎来了以"风骨"、"气象"著称的盛唐诗歌创作高潮。他的"兴寄"、"风骨"说理论为后人继承,成为他们反对形式主义柔靡诗风的理论武器。
(7)【◆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叶燮是如何论述创作的主观条件的?
【◆参考答案◆】:(1)叶燮认为创作的主观条件就是才、胆、识、力。客观的理、事、情必须通过主观的才、胆、识、力来表现。(2)"才"是指才思才华,是文学家驾驭创作的具体艺术才能。"胆"指作家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创作中表现为自由创新的艺术精神。"识"指文学家对于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辨识能力。"力"指作家运用形象概括生活的功夫和笔力,以及其独树一帜、自成一家的气魄。(3)四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缺少其一,即不能称为合格的作家。但四者之中,以"识"为最先,也最为重要。没有"识",则其他三者也就无所依托。这是符合唯物主义美学原则的。
(8)【◆题库问题◆】:[填空题] 20世纪文学批评具有批判否定的革新态势,(),批评的理论化,()等世纪特征。
【◆参考答案◆】:语言学转向;批评的全球性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参考答案◆】:就是运用结构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文学作品的内在秩序和结构模式的研究。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理、事、情”
【◆参考答案◆】:
这是叶燮的诗歌理论。他认为诗歌创作不外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主体方面要有才、胆、识、力四要素,客体方面则有理、事、情三要素。所谓"理、事、情",他说"譬之一木一草,其能发生者,理也。其既发生,则事也。既发生之后,夭矫滋植,情状万千,咸有自得之趣,则情也。"也就是说,事物的产生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即所谓"理";在它发生之后,就表现为一定的、具体的"事";而每一事物又有它自己特殊的情状,这就是"情"。他所说的"理、事、情"也是衡量诗歌作品的标准,所以他说"先揆乎其理,揆之于理而不谬,则理得。次征诸事,征之于事而不悖,则事得。终絜诸情,絜之于情而可通,则情得。三者得而不可易,则自然之法立。故法者,当乎理,确乎事,酌乎情,为三者之平准,而无所自为法也。"
这是叶燮的诗歌理论。他认为诗歌创作不外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主体方面要有才、胆、识、力四要素,客体方面则有理、事、情三要素。所谓"理、事、情",他说"譬之一木一草,其能发生者,理也。其既发生,则事也。既发生之后,夭矫滋植,情状万千,咸有自得之趣,则情也。"也就是说,事物的产生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即所谓"理";在它发生之后,就表现为一定的、具体的"事";而每一事物又有它自己特殊的情状,这就是"情"。他所说的"理、事、情"也是衡量诗歌作品的标准,所以他说"先揆乎其理,揆之于理而不谬,则理得。次征诸事,征之于事而不悖,则事得。终絜诸情,絜之于情而可通,则情得。三者得而不可易,则自然之法立。故法者,当乎理,确乎事,酌乎情,为三者之平准,而无所自为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