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简要说明金克木与张中行的散文风格的异同。
【◆参考答案◆】:金克木的散文,思路开阔,富于跳跃性,无论怀人记事抑或评事论理.都谐趣横生,洒脱自如,严肃当中总是浸润着诙谐。散文妙笔连连,却并不铺张,行文简洁又跌宕多姿,或是人物的政治见解,或是学业上的成就,或是日常待人接物中的某一不被人注意的细节,常常三言两语就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单刀直入地触及人物的命运,颇有散文大师鲁迅的遗风。入木三分、性格灵魂如置眉睫之前的点睛之笔,在金克木的散文中经常见到。在形式上,金克木的散文还有一个突出的表现,即"对话体"的运用。对话是"后现代解释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对话指的不是内心的独白,而是指现在与过去的对话,解释者与文本的对话,解释者与解释者的对话"。在金克木的散文里,不仅"对话"较多,而且在对话形式的设置上多有别出心裁。通常的对话体一般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而金克木则以超人的想象力进行着新的尝试,如《与诗对话:(咏怀)》出现的人与诗的对话。与其他学者型的散文家相比,金克木思想解放,"无所顾忌","我行我素",敢恨,敢爱,敢于批判,无论是精神内涵还是外在形式,都呈现出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的深厚素养,体现的是一种"自治"的人生哲学和"自在"的人格哲学,是老生代散文作家乃至整个20世纪末散文家中的佼佼者。金克木散文的意义不仅在于"把传统的散文小品学术化了",还在于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散文家应该追求一种自然的境界,越是远离有意识的"修饰",文章就越会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张中行是老生代散文家中典型的"老夫子"。被人称作"超然的观察家"、"宁静的学者"。人生的沉浮与生活的磨难,没有直接在他笔下留下太多的痕迹,而更多的是赋予他一种超凡脱俗的品格。他的散文除冷峻之外,还表现出一种古雅的气质。这种掩饰不住的"雅韵",是他在中国古代文化方面深厚学养的具体体现。"每自著文",必涉及古典文献或者是古代传说。他在文章里当然也要说"今",但是他无时无刻不想到古训,无时无刻不想到以古鉴今。"儒"敦促他兼济天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道"为他淬火,使他少了些许锋芒,雪藏了杀机,捐弃了蝇头之利,避免了随波逐流,于出世的冷眼旁观和无欲的刚强中更坚韧了"儒"的人生信念。以往人们在品评中国文人时常用"理想为儒"、"实用为道"来概括,而在张中行这里,完全是儒道合一了。张中行的散文,其总体格调是古风古韵。在行文上更具文言的韵味,简洁而蕴藉,颇有文言的精粹特征。儒学思想不仅仅是作家吟咏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已经成为作品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张中行善于融古典精华于现代生活,熔古今为一炉,但是他的思想观念却并不"古典"。相反,其开放与激进的程度,丝毫不比年轻人逊色。从他身上,不难看到五四运动所烙下的精神印迹。谈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他用"哀莫大于心死"来形容有些读书人的生存状态,希望今天的读书人能继续有一个平和的环境,能够自由自在地说话、读书、做学问。他一直遵循"不宜写者不写(即所谓‘不得罪于巨室’),写则以真面目见人"的原则。张中行文笔老到,"随心所欲"、"自在逍遥",其中既有淡淡的思古之幽情,无奈之惆怅,又有客观公允的评骘人事的眼光和无限的话外之音。他的散文里充盈着一种悠闲、自在的闲适气氛,"名士谈心"、"野老散游"式的舒缓节奏、"平和冲淡"的特色与他的老师周作人如出一辙。因此,与其说是一种"闲话",倒不如说是一种"闲适"的格调。张中行的散文"闲适"的第二个资本,就是他的哲学方面的储备。在青年时期,他曾经下大力气在哲学方面做过深入的探索。他的文章都不同程度地显示出一种哲理的深度。他谈禅论佛,评儒议道,皆成性灵文章。富有哲理意味的闲谈,只属于张中行"这一个"。张中行的文章具有超越俗世浮华、蔑视"高贵"的历史人文主义内涵,尤其是那些诠释人情物理、关怀生命价值的作品,更能引发读者人性的共鸣和理性的思考。他的文章虽然缺少张扬蹈厉之辞,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是他所拥有的"古雅"与"凝重"却构成了他的鲜明特点。从他那自然、婉转的娓娓叙述中,从那"闲适"的引经据典中,我们依然可以体察到他对于摄生治世之道、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世间的一切在他面前都不再重要,因而也就能超然脱俗,返归到无拘无束的本我状态。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冰心爱的哲学的形成。
【◆参考答案◆】:冰心最初接触泰戈尔是在五四运动后不久。泰戈尔的爱的哲学史一种泛爱思想,主张爱一切人。当人用自己的行动去爱他人之时,就会发现彼此的精神同一性,便使我们超越自己变得更博大。通过不断的爱这一行动,我们就可以证悟到容纳一切,容纳整个宇宙的伟大真理,从而与宇宙的博大精神相融合。如果要使内在生命得到无限扩充,具有神性,就要爱自然和人类,以爱联合宇宙的一切灵魂。这是泰戈尔泛神论基础上的人生观和创作根基。受五四退潮影响,冰心像其他青年人一样,感受着追求不到社会出路的烦闷与痛苦,这成为她接受泰戈尔的心理契机。而早年接受的儒家文化教育和基督教教育也提供了一张温床,使得泰戈尔的爱的哲学能为冰心认同,使冰心那早已经潜隐地形成的爱的哲学这种原本"不能言说"的思想明晰化了,并在她的内心形成了强烈共鸣,冰心确立了自己的爱的哲学体系。"爱"成为化解一切问题的最终解决方式,"爱"使冰心脱离了内心的苦闷,一切在爱的哲学中得以实现。作为一个爱的哲学的自觉歌者,冰心的作品以"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笔调反复吟唱着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中心的爱的主题。在不断创作的过程中,这种爱的哲学又在不断的发展和深化。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洪深的“农村三部曲”。
【◆参考答案◆】:"农村三部曲"是洪深戏剧创作中的现实主义佳作。分别是《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三部戏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幅描绘三十年代中国江南农村社会生活情景的图卷。描写农村封建势力对农民的压迫和经济破产、丰收成灾对农民造成的悲剧,旱灾造成的信仰破灭。"农村三部曲"是洪深戏剧创作前期(抗战前)的代表作,采用的是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五奎桥》写大旱之年农民要拆桥,以让抽水机船通过,周乡绅却要保桥,以维护其统治权威和特殊利益,这一场自发斗争,是农民向封建势力及其依仗的政权、族权、神权的冲击,因此剧本具有广阔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剧中塑造的农民李全生和地主周乡绅形象是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五奎桥》的人物和生活场景贯串到"三部曲"的后两部戏中。《香稻米》写洋米进口谷贱伤农、丰收成灾的农村经济破产景象,《青龙潭》写农民处在绝境时骚动、愚昧和寻找出路的复杂状况。"农村三部曲"以其对农村状况科学而深刻的认识,坚实、生动的现实主义表现而引人注目,这是现代戏剧史上反映农村经济和阶级斗争状况的最有力的作品。
(4)【◆题库问题◆】:[填空题] 1960年前后,长篇叙事诗的创作出现了一个热潮,主要有李季的《()》;臧克家的《李大钊》;田间的《赶车传》等。
【◆参考答案◆】:杨高传
(5)【◆题库问题◆】:[填空题] 郁达夫力图扩展现实生活容量,有比较鲜明政治倾向的作品是《()》。
【◆参考答案◆】:她是一个弱女子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参考答案◆】:1、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2、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
(7)【◆题库问题◆】:[填空题] 《晨报副刊·诗镌》提倡和发表的主要是()。
【◆参考答案◆】:格律诗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伤痕小说
【◆参考答案◆】:伤痕小说是文革之后出现的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率先打破文革之后小说创作沉寂的是:刘心武《班主任》和卢新华《伤痕》,这两个短篇引发了"伤痕小说"的思潮。"伤痕文学"概念所指称作的创作,主要是小说,尤其是中、短篇小说,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也与伤痕小说概念等同。"伤痕"小说的核心是:正面描写文革造成的人的心灵创伤和人与家庭的不幸。有四种写作倾向:揭示四人帮的罪恶;表现与四人帮的斗争;展现普通人在文革逆境中的美好情操;从文化的角度对文革进行思考。伤痕小说揭示了文革最大的祸患在于对人的心灵的戕害,除破了50年代文学不触及人情人性的弊端。但现在看来,伤痕文学也还没能完全摆脱那个时代的政治意识。伤痕文学较成熟的作品还有:竹林《生活的路》、叶辛《蹉跎岁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等等。
(9)【◆题库问题◆】:[填空题] 《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她是冯友兰的女儿。
【◆参考答案◆】:宗璞
(10)【◆题库问题◆】:[单选] 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