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填空题] 教材指出:李贽认为:“《水解传》者,()也。”将之与司马迁的“()”的传统联系起来,给予它与正统诗文同等的地位。
【◆参考答案◆】:发愤之所作;发愤著书
(2)【◆题库问题◆】:[单选] 在第三人称叙述中,由于叙述者的叙述视点可以游移,因此,这种叙述又被称作().
A.游移焦点叙述
B.多焦点叙述
C.无焦点叙述
D.反焦点叙述
A.游移焦点叙述
B.多焦点叙述
C.无焦点叙述
D.反焦点叙述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如何看待陆机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之说?
【◆参考答案◆】:(1)“诗缘情”是从诗歌内容方面提出的要求,强调诗歌的抒情性。“绮靡”则是从诗歌的形式方面提出的要求。(2)陆机此说,说明他既重视文学的内容,也重视文学的形式。(3)陆机强调文学的情感特征,这比“诗言志”更符合诗歌的本质特点。
(4)【◆题库问题◆】:[填空题] 主张诗歌要“吾手写吾口”的是黄遵宪;首倡“诗界革命”的是()。
【◆参考答案◆】:梁启超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庄子的)和“得意忘言”说
【◆参考答案◆】:"得意忘言"是庄子对言义(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看法。《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所谓"得意忘言"说。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他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天道》)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有明星的局限性。不过庄子的以言不尽意为根据的"得意忘言"说对文艺创作却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6)【◆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文心雕龙》的)“风骨”说
【◆参考答案◆】:刘勰在《风骨》篇中提出他著名的风骨论。"风骨"的内涵,说法纷纭,现代著名学者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风骨》篇中说:"风即文意,骨即文辞。"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而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但仔细体会刘勰所论,并联系到以前所学的知识对于"风"的解释,"风"应该是抒发情志的作品所具有的能化感人的艺术感染力,而"骨"则应该是指能确切表达情志的精要劲健、刚正有力的文辞。"风"和"骨"是相辅相成的,无"风"则无"骨","风"和"骨"不可能单独存在。从某种意义上看,风骨可以看作是文学作品的某种艺术风格,但不同于体现作家个性的一般意义上的艺术风格,如典雅、远奥等,它具有普遍性,是文学创作中作家普遍追求的审美特征,也是文学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具有的风貌。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南朝文笔之争
【◆参考答案◆】:
南朝时的文笔之争,是对文学与非文学的进一步认识。最早刘勰提出"有韵为文,无韵为笔";萧统在《文选序》中提出选文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梁元帝萧绎在《金楼子·立言》中说"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至如文者,唯须绮觳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等,或从实用非实用、思维方式、语言形式等方面来区分文笔,说明这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特征的认识相当深刻了。
南朝时的文笔之争,是对文学与非文学的进一步认识。最早刘勰提出"有韵为文,无韵为笔";萧统在《文选序》中提出选文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梁元帝萧绎在《金楼子·立言》中说"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至如文者,唯须绮觳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等,或从实用非实用、思维方式、语言形式等方面来区分文笔,说明这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特征的认识相当深刻了。
(8)【◆题库问题◆】:[填空题] 教材指出: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提出了“()”说,这是他以()喻诗的核心内容。
【◆参考答案◆】:妙悟;禅
(9)【◆题库问题◆】:[单选] 教材指出:《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
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
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
D.读者只须了解文学作品得思想内容,语言并不重要
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
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
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
D.读者只须了解文学作品得思想内容,语言并不重要
【◆参考答案◆】:C
(10)【◆题库问题◆】:[单选] 批评家正面提出和展开自己对作品的看法通常有两条途径是()
A.描述和论证
B.分析与综合
C.论述与抒情
D.归纳与演绎
A.描述和论证
B.分析与综合
C.论述与抒情
D.归纳与演绎
【◆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