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

(1)【◆题库问题◆】:[单选]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参考答案◆】:D

(2)【◆题库问题◆】:[单选] 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信息被置于三要素中最突出的位置开始于()
A.16世纪初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参考答案◆】:D

(3)【◆题库问题◆】:[单选]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参考答案◆】:A

(4)【◆题库问题◆】:[单选] 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①《共产党宣言》②《资本论》③《四月提纲》④《人民宪章》
A.③①②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参考答案◆】:D

(5)【◆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不属于毛泽东犯“左”的错误的是()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
C.长征
D."文化大革命"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犯了“左”的错误,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别是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使“左”的错误发展到高峰。长征是红军进行的一次正确的战略转移,不属于毛泽东犯的错误。

(6)【◆题库问题◆】:[单选] 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7)【◆题库问题◆】:[单选] 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单选]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D

(9)【◆题库问题◆】:[单选] 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功举行和2007年胡锦涛的成功访非,揭开了中非关系的新篇章,发展了中非之间的传统友谊。新中国成立后,为中非之间交往奠定基础的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参考答案◆】:B

(10)【◆题库问题◆】:[单选] 2007年3月,在北京举行了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人民代区域代表116人党代表165人人民解放军代表71人团体代表235人会议代表共662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表大会和人民政协都是()
A.通过选民选举其成员
B.国家权力机关
C.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
D.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

【◆参考答案◆】:D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小豌豆-答案网 »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