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驱口
【◆参考答案◆】:
驱口,金国奴隶的称谓。又称驱奴、驱。初时仅称战俘奴隶为驱口,以后则成为奴隶通称。驱口属贱民,为主人私产,主人可奴役和买卖。婚配须经主人允许。金世宗大定末年,始禁止买卖驱口。金制规定,猛安、谋克的驱口放免为良者,止隶本部为正户;没入官的良人,隶宫籍监为监户;没入官的驱口,隶太府监为官户。官户、监户、奴婢(驱奴)户,均为金户籍中的奴隶户。据《金史·食货志》统计,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在京都的宗室将军司,有户一百七十,正口九百八十二,占有驱口二万七千八百零八,平均每户占有驱奴一百六十人。这说明金中期女真贵族仍占有大量驱口。元时也有驱口的称谓。
驱口,金国奴隶的称谓。又称驱奴、驱。初时仅称战俘奴隶为驱口,以后则成为奴隶通称。驱口属贱民,为主人私产,主人可奴役和买卖。婚配须经主人允许。金世宗大定末年,始禁止买卖驱口。金制规定,猛安、谋克的驱口放免为良者,止隶本部为正户;没入官的良人,隶宫籍监为监户;没入官的驱口,隶太府监为官户。官户、监户、奴婢(驱奴)户,均为金户籍中的奴隶户。据《金史·食货志》统计,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在京都的宗室将军司,有户一百七十,正口九百八十二,占有驱口二万七千八百零八,平均每户占有驱奴一百六十人。这说明金中期女真贵族仍占有大量驱口。元时也有驱口的称谓。
(2)【◆题库问题◆】:[单选] 阻卜指的是下面哪一项:()
A.鞑靼
B.喇嘛
C.阿诗玛
D.匈奴
A.鞑靼
B.喇嘛
C.阿诗玛
D.匈奴
【◆参考答案◆】:A
(3)【◆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文献体裁是:()
A.编年体
B.纪传体
C.纪事本末体
D.上述都不是
A.编年体
B.纪传体
C.纪事本末体
D.上述都不是
【◆参考答案◆】:A
(4)【◆题库问题◆】:[单选] 东晋的第三代皇帝,晋明帝之子,庙号显宗的皇帝是:()
A.司马睿
B.司马师
C.司马衍
D.司马昭
A.司马睿
B.司马师
C.司马衍
D.司马昭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填空题] ()是我国北方草原上一个度老的民族。
【◆参考答案◆】:匈奴
(6)【◆题库问题◆】:[单选] 对崇祯皇帝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明朝少数英明的皇帝之一
B.其后宫奢靡
C.勤政
D.明朝最后一个皇帝
A.是明朝少数英明的皇帝之一
B.其后宫奢靡
C.勤政
D.明朝最后一个皇帝
【◆参考答案◆】:B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怯薛
【◆参考答案◆】:蒙古、元朝的禁卫军,汉译多作"宿卫",怯薛人员称怯薛歹。辽、金时蒙古高原部落首领都有宿卫亲兵。蒙古建国后,元太祖建万人怯薛,此后蒙、元皇帝大约有怯薛万人,分四番入值,护卫皇帝。其长由元太祖四功臣后裔世袭。又从事宫廷服役,诸王也有怯薛。入元后怯薛歹多通过"别里哥选"任高官,怯薛又成为高级官员的培养所。怯薛出任随朝官员后,仍按番直入宫廷服役,由于入值禁中,怯薛歹中不少人得以操纵朝政。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丁随地派
【◆参考答案◆】:又称丁随田亩。清代一些地区按田派征丁徭的赋役法,即将传统的按人计丁派役法改变为按田计丁派役法,根据纳粮户的田产数量计算和派征丁徭。其做法为将州县全部的丁额分派于全部土地之内,若干数量的地亩折算为一"丁",承担一丁所要交纳的丁银和差徭。每户丁徭及"人丁"数量完全随其实有地亩数量的增减而变化。五年一次的人丁编审,地方政府也只查地不审丁。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西汉统治者对档案采取收集政策的历史条件、措施及评价。
【◆参考答案◆】:历史条件:(1)由于国家的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使汉代档案的集中较前代无论从数量、种类、规模看都是空前的。(2)更主要的是秦开创的以皇权专制为中枢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汉代所沿袭,汉统治者必须从中学习、取得统治经验,因此,和开创这一政体的秦代不同,统治者对于前代留下的档案不是毁灭,而是采取了收集、保留、利用的政策。措施:(1)萧何收集秦档案(2)西汉政权建立后,采取了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的政策(3)东汉政权也重视档案图籍的收集,史载刘秀迁都洛阳时,经牒秘书载之两千余辆。评价:以上这些都为两汉高度发展的文化创造了条件,档案文化典籍的收集和积累反过来有促进了两汉文化的高度发展,武帝时不仅政治经济的盛事,而且是文化极盛时期,出现了文化领域中的各方面代表任务。这是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占卜
【◆参考答案◆】:
用龟甲或兽骨(主要是牛、羊的肩胛骨)加工成卜具,然后进行占问凶吉的方法。考古资料说明,占卜的习俗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墓葬随葬品中就有龟壳。龟壳内装有许多小石子,龟甲上还有契刻的符号,有人认为是原始文字。因而,有人提出这些龟甲与龟灵占卜有关。若此说成立,则占卜的出现可上溯到七、八千年前。在稍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有不少占卜过的兽骨,主要是有灼痕的牛、羊、鹿的肩胛骨。地域涉及陕、豫、皖、鲁、冀、辽、晋、蒙等省。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占卜,仍然是在兽骨上烧灼,卜问凶吉,故出土的卜骨上只有灼痕,未见钻凿。到了商代前期,则出现了钻、灼并用的方法,一般是先钻孔,后在孔中灼。到了商代后期,占卜习俗进入一个新阶段。殷墟出土的甲骨,在卜问前都整治得很好,凿、钻、灼兼施。占卜后将卜问内容、结果契刻在甲骨的正面,这就是卜辞。这种习俗,到西周时期仍在继续。
用龟甲或兽骨(主要是牛、羊的肩胛骨)加工成卜具,然后进行占问凶吉的方法。考古资料说明,占卜的习俗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墓葬随葬品中就有龟壳。龟壳内装有许多小石子,龟甲上还有契刻的符号,有人认为是原始文字。因而,有人提出这些龟甲与龟灵占卜有关。若此说成立,则占卜的出现可上溯到七、八千年前。在稍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有不少占卜过的兽骨,主要是有灼痕的牛、羊、鹿的肩胛骨。地域涉及陕、豫、皖、鲁、冀、辽、晋、蒙等省。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占卜,仍然是在兽骨上烧灼,卜问凶吉,故出土的卜骨上只有灼痕,未见钻凿。到了商代前期,则出现了钻、灼并用的方法,一般是先钻孔,后在孔中灼。到了商代后期,占卜习俗进入一个新阶段。殷墟出土的甲骨,在卜问前都整治得很好,凿、钻、灼兼施。占卜后将卜问内容、结果契刻在甲骨的正面,这就是卜辞。这种习俗,到西周时期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