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填空题] ()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他的都城位于现在的西安市的西北部。宫殿几乎遍及整座城市。
【◆参考答案◆】:秦始皇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材料一在1914—1918年的战争中,交战国共计使用了45种以上约12.5万吨的毒气,造成了100多万人伤亡,其中死亡10万多人,化学武器属大规模的毁灭性杀伤武器,人们为禁止使用这种残忍的武器进行了不懈努力。后来,日内瓦议定书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把化学武器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材料二材料三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并广泛地动员全国民众。„„民族工商业资本家踊跃购买国债,积极组织工厂内迁;科学家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提高祖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而发奋工作;文化界人士组织许多救亡团体,宣传抗日;海外广大华侨节衣缩食,捐献大量钱财、衣物、药品、汽车等,支援祖国的抗战。材料四《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应该采取有效的集体办法,防止和消除对和平构成威胁的因素,制止侵略和其他对和平构成破坏的行为,以和平方式,依据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和解决破坏和平的国际争端。
【◆参考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法西斯国家在欧亚等地大肆侵略扩张。对策: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或建立国际(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3)【◆题库问题◆】:[单选] 唐朝农民制造了新的灌溉工具()
A.翻车
B.筒车
C.水排
D.耧车
A.翻车
B.筒车
C.水排
D.耧车
【◆参考答案◆】:B
(4)【◆题库问题◆】:[多选] 通过20世纪40年代前期在全党展开的整风运动,使党在全党范围内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该思想路线包括()。
A.群众路线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一切从实际出发
A.群众路线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一切从实际出发
【◆参考答案◆】:B, C, D
(5)【◆题库问题◆】:[单选] 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与文字珠联璧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右图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
【◆参考答案◆】:B
(6)【◆题库问题◆】:[问答题] 打屁股的刑罚是什么刑?
【◆参考答案◆】:汉文帝废肉刑,将早在奴隶社会就已有的笞刑取代黥、劓、刖左趾,使笞刑成为汉代重要的刑种。汉景帝时,制定《箠令》,规定用于笞刑的刑具应是长五尺、本大一寸、末薄半寸且平节的竹板,受刑的部位是臀部,行刑者不能换人。魏晋时,妇女受笞刑不能打臀部,而要打背部。隋朝时笞刑被正式定为新五刑之一;唐以后笞刑的刑具改为用大头二分、小头一分半的荆条;清朝时小荆条改为长五尺五寸、大头一寸五分、小头一寸的小竹板。虽然笞刑并非损伤肢体的肉刑,但笞打也触及犯人的皮肉,往往笞刑没有执行完就把人打死了,也是一种酷刑,直到辛亥革命后才被废除。南朝梁武帝将杖刑正式列入刑书,使其成为法定刑,实际上杖刑也主要是打屁股,所用的"杖"是生荆制作的。廷杖也属于杖刑,不过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杖刑。廷杖的下令施刑者是皇帝,受刑的是朝廷大臣,受刑地点多是在朝廷上,施刑由太监指挥。廷杖最早也出现在汉代,不过使廷杖成为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明代还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廷杖程序。明嘉靖初年,发生"议大礼"事件,受廷杖的大臣就有一百三十四人,打死十七人。
(7)【◆题库问题◆】:[填空题] 带有浓厚的闽文化色彩,在东南沿海一带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
【◆参考答案◆】:昙石山文化遗址
(8)【◆题库问题◆】:[单选] “治大国,若烹小鲜”反映了道家的()。
A.清静无为
B.小国寡民
C.辩证思想
D.自由逍遥
A.清静无为
B.小国寡民
C.辩证思想
D.自由逍遥
【◆参考答案◆】:A
(9)【◆题库问题◆】:[单选] 清朝前期的统治措施中,妨碍了正常和海外贸易与交往的是()
A.七下西洋
B.设置台湾府
C.设置伊犁将军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七下西洋
B.设置台湾府
C.设置伊犁将军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参考答案◆】:D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足下”这一尊称是怎么来的?
【◆参考答案◆】:"足下"是个表示尊敬的词,古人写信和与人交谈时常常用到。关于"足下"这个词的由来有一个典故,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十: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终于回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即位后,他要封赏有功之臣。当年逃亡时,因为没有粮食吃,大臣介之推曾经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让他吃,立下了大功,理应在封赏范围之内。但介之推为人一贯耿直、仗义,他不愿接受封赏,就带着老母藏到绵山中。晋文公去绵山找不到他,就下令放火烧山,想用这种办法逼他出来。没想到介之推还是不肯出来,最后抱着大树被烧死了。晋文公看到这悲惨的一幕,既后悔又悲伤。无奈,他只好叫人用被烧的这棵大树制成了一双木鞋,说:"悲乎,足下!""足下"一词便由此而来。因为介之推是晋文公所尊重的人,所以"足下"一词逐渐演变成对表示敬重的人的称呼。后来,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还将介之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这一天吃冷食,不准动烟火。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