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王与马,共天下
【◆参考答案◆】:是就东晋政权的实质而言。东晋政权是以侨姓士族和吴姓士族为支柱建立的。东晋建立时,得到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王导等的支持。王导帮助司马睿争取到吴姓士族即江南地区土著士族的拥护。司马睿称帝,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功劳最大,所以王导为丞相,以王导族兄王敦任镇东大将军,王氏士族执掌了大权,所以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2)【◆题库问题◆】:[问答题] 高僧大德为什么要留下“舍利”?
【◆参考答案◆】:"舍利"有"遗骨"之意。通常指佛陀之遗骨,而称佛骨、佛舍利,后来亦指高僧死后焚烧所遗之骨头。这些骨头有时呈珠状宝石样,且五颜六色。据说,只有佛或得道的高僧大德圆寂火化后才能出现这种结晶体。呈珠宝样的舍利,颜色通常有三种:白色的是骨舍利;黑色的是发舍利;赤色的是肉舍利。只有佛舍利有五色。当然这种区分也只是理论上的,得道高僧、大德的舍利子颜色也有五色红、绿、黄、黑、白,乃至多色的。从种类上,有全身舍利(全部遗骨收入一处)和碎身舍利(遗骨分置多处者);有生身舍利(佛的遗骨)和法身舍利(佛留下来的教法、戒律,借"舍利"比喻其坚实不坏)。那"舍利"是怎么来的呢?是一个人通过戒、定、慧的修行,加上临走时自己的大愿力得来的。这修行自然可以理解,那什么是大愿力呢?就是圆寂前高僧想留下舍利来令信徒供奉。这并不是说发大愿力的这些高僧大多贪恋身后名,而是在他们看来,这样的舍利供奉有利于人们发善心。因为你天天诚信供奉一个东西,能不心生警惕慈悲、向善之心吗?所以,留下这些舍利的人是不愿就这样撇下众生独自成佛的,也是大慈大悲的。这有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思。此外,我们经常听到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中的"舍利子"也可简称为"舍利",但这并非什么遗骨的意思,而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
(3)【◆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A.中共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B.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C.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D.中共仍未找到革命胜利的道路
A.中共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B.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C.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D.中共仍未找到革命胜利的道路
【◆参考答案◆】:C
(4)【◆题库问题◆】:[填空题] 唐宪宗时,出现了一种汇兑文券,叫做(),或称(),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飞钱;便换
(5)【◆题库问题◆】:[单选] 1947年11---12月召开的伪国民大会制定的所谓“宪法”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D.蒋记《中华民国宪法》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D.蒋记《中华民国宪法》
【◆参考答案◆】:D
(6)【◆题库问题◆】:[问答题] 古人如何表演爬竿杂技?
【◆参考答案◆】:"寻橦(tïn)",为"百戏"节目之一,橦是橦木竿的意思,因此寻橦即俗话中的爬竿。根据《汉书》记载:"自合浦南,有都卢国。"《大康地志》又云:"都卢国,其人善缘高。"因此,寻橦又因都卢国人善缘木而得名为"都卢伎"。寻橦的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的晋国,当时有一些矮小的艺人,在矛戟的柄上进行爬缘表演,这估计便是"寻橦"的前身。到汉代,寻橦已成为颇受百姓欢迎的节目之一。在汉代的"百戏"演出中,往往安排一个压轴戏"百马同辔(pâi)",即出现许多戏车,车上架橦木,由幼童在戏车的橦木顶部"上下翩翻",表演其高超技能,惊险却不失精彩。汉代寻橦也留下了不少历史痕迹:孔望山汉代摩崖造像中,有一幅"寻橦图",形象地展示了寻橦的场景:表演者两人,一人托竿,一人在竿上表演。托竿者两腿作弓步,以求平衡。右掌托一竿,左手后伸,张开手掌,极力稳竿,保持平衡的姿势刻画得非常生动。竿上表演者,身稍倾斜,以足登竿,右手叉腰,左手上举,也作力求平衡的姿势。还有一些汉画中画有伎人头顶竹竿,另有一至三人缘竿而上进行表演的场景。由此我们可看出,汉代便有了"掌托竿"、"头顶竿"等花样,可见其技巧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7)【◆题库问题◆】:[单选]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一五计划"的开始
C.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文化大革命"结束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一五计划"的开始
C.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文化大革命"结束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在1905年的是()
A.香港岛为英国管辖
B.外国商人在重庆、苏州开设工厂
C.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D.北京东交民巷有中国人居住
A.香港岛为英国管辖
B.外国商人在重庆、苏州开设工厂
C.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D.北京东交民巷有中国人居住
【◆参考答案◆】:D
(9)【◆题库问题◆】:[问答题] 花甲、古稀、耄耋、期颐之年各指多大岁数?
【◆参考答案◆】:花甲,是指人到六十岁。这与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有关。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错综搭配成六十个单位,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形成一循环,故称为"六十花甲子"。《西游记》第二十回:"(老者)道:痴长六十一岁。行者道:好!好!好!花甲重逢矣。"古稀之年是指人到七十岁。语出自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耄(mào)是指人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耋(diã)则是指七十、八十岁的意思。《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杜预注:"七十曰耋。"今人顺应双音词的语言习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用"耄耋之年"借指七十至九十岁。所谓"期颐之年"则是指人一百岁。《礼记·曲礼上》曰:"百岁曰期颐。"朱熹解释说:"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的意思)。""谓百年已周。"所以,期颐即人活得圆满,寿高百岁之意。
(10)【◆题库问题◆】:[单选] 大使馆是一国派驻建交国首都的外交机构。在历史上,美、苏、英、法、澳等30多个国家先后在重庆开设大使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参考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