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从1927年9月到1928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各地发动和组织的武装起义达到()多次。
A.50
B.80
C.100
D.120
A.50
B.80
C.100
D.120
【◆参考答案◆】:C
(2)【◆题库问题◆】:[单选]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耶律楚材
【◆参考答案◆】:耶律楚材(1190~1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人。耶律楚材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燕京被蒙兵破后,他应召会见成吉思汗,并作为顾问留在朝中。后在窝阔台汗时期长参与议论军国大事,为窝阔台定君臣礼仪,立课税制度,使蒙古国粗有仪制和法制、国用充足。废屠城旧制,保全攻占诸地人民。设编修所、经籍所、印儒家经典,开科取士,渐兴文教,召用儒者。窝阔台卒后,乃马真皇后当政,朝政多乱,力争不得,悲愤以终。卒赠广宁王,谥文正。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殚精竭虑,创举颇多。使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采用汉族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使战争不断的乱世转为和平的盛世,使先进的中原封建农业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也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他是我国提出经度概念的第一人,编有《西征庚午元历》,还主持修订了《大明历》。
(4)【◆题库问题◆】:[问答题] 什么是“青词”?
【◆参考答案◆】:青词,又叫做"绿章",是道教举行法事时献给天神的祈祷词。唐人《翰林志》记载:"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书朱字,谓之青词。"这大概就是青词称呼的来源。后来,由于道教盛行,写青词的人也就多了起来,青词的作者也多数是文人,逐渐形成了一种文体。比如明代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就专列"青词"一类。明代道教非常流行,例如嘉靖皇帝就是道教爱好者,他所宠信的大臣都写得一手好青词。
(5)【◆题库问题◆】:[单选] 清代学者颜元针对当时社会现状,指出“读书愈多愈惑,审事机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他的看法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认识一致()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参考答案◆】:C
(6)【◆题库问题◆】:[单选] 斯大林说:“在一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下列会议中,与这种”和平制度“建立有关的是()
A.巴黎和会
B.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A.巴黎和会
B.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参考答案◆】:A
(7)【◆题库问题◆】:[单选] 秦代统一文化的措施有()。①书同文②度同制③行同伦④车同轨⑤地同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参考答案◆】:A
(8)【◆题库问题◆】:[单选] 商鞅变法关于土地制度方面的规定()①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③正式废除了井田制④有利于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9)【◆题库问题◆】:[多选] 抗日战争时期,游击战的战略意义包括()。
A.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辅助作用
B.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C.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D.在战略防御阶段,为抗战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A.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辅助作用
B.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C.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D.在战略防御阶段,为抗战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答案◆】:B, C, D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牛李党争
【◆参考答案◆】:
唐代后期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朋党之争。双方结党基本上都不是基于共同的政见,而是通过各种关系建立起来的。两党对进士科都十分重视,在执政时,两党也均做过一些有益的事,但对于严重的社会矛盾却无心解决,派系间的斗争削弱了中央的力量,使外重内轻的局面愈发严重。旧说,宪宗元和三年(808),牛僧孺、李宗闵对策时因讥讽宰相李吉甫(李德裕父)而久不得升迁,双方结怨。穆宗长庆元年(821),李宗闵因其婿以关节进士及第,被贬出朝,旧史有谓翰林学士李德裕证成此事者。从此各分朋党,相互倾轧。大和三年(829),李宗闵得宦官之助为相。时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被召入朝,裴度荐以为相。四年,李宗闵引牛僧孺同相,出李德裕为四川节度使。此后双方攻讦不休,成为朝中形同水火两大派系,史称"牛李党争"。五年,以维州受降事,两党斗争更烈。李党所为,牛党必斥之。故李德裕虽有善政,亦收效甚微。武宗时,李德裕入朝为相,李宗闵被贬死,牛僧孺亦被贬黜。宣宗时,牛派得势,李党全部被罢斥,李德裕被贬死与崖州,牛僧孺还朝后亦病死。牛、李便各自交结宦官,党同伐异,作意气之争,使国乏诤臣、朝政荒废,加速了唐之衰亡。两大派互相倾轧近40年,据今人研究,认为旧史所述事实谬误颇多。元和三年对策讥弹的权贵指宦官,有与僧孺、宗闵同时以对策被排斥之皇甫湜策为证。长庆元年,李宗闵被贬事,李德裕并未介入,正式此事者为元稹。并认为,牛李党争的开始,最早只能从大和四年李宗闵引牛僧孺同相起算。从该年至大中初元不过十七八年,旧史称四十年亦误。错误在于传世数据多出牛党之手所致。
唐代后期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朋党之争。双方结党基本上都不是基于共同的政见,而是通过各种关系建立起来的。两党对进士科都十分重视,在执政时,两党也均做过一些有益的事,但对于严重的社会矛盾却无心解决,派系间的斗争削弱了中央的力量,使外重内轻的局面愈发严重。旧说,宪宗元和三年(808),牛僧孺、李宗闵对策时因讥讽宰相李吉甫(李德裕父)而久不得升迁,双方结怨。穆宗长庆元年(821),李宗闵因其婿以关节进士及第,被贬出朝,旧史有谓翰林学士李德裕证成此事者。从此各分朋党,相互倾轧。大和三年(829),李宗闵得宦官之助为相。时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被召入朝,裴度荐以为相。四年,李宗闵引牛僧孺同相,出李德裕为四川节度使。此后双方攻讦不休,成为朝中形同水火两大派系,史称"牛李党争"。五年,以维州受降事,两党斗争更烈。李党所为,牛党必斥之。故李德裕虽有善政,亦收效甚微。武宗时,李德裕入朝为相,李宗闵被贬死,牛僧孺亦被贬黜。宣宗时,牛派得势,李党全部被罢斥,李德裕被贬死与崖州,牛僧孺还朝后亦病死。牛、李便各自交结宦官,党同伐异,作意气之争,使国乏诤臣、朝政荒废,加速了唐之衰亡。两大派互相倾轧近40年,据今人研究,认为旧史所述事实谬误颇多。元和三年对策讥弹的权贵指宦官,有与僧孺、宗闵同时以对策被排斥之皇甫湜策为证。长庆元年,李宗闵被贬事,李德裕并未介入,正式此事者为元稹。并认为,牛李党争的开始,最早只能从大和四年李宗闵引牛僧孺同相起算。从该年至大中初元不过十七八年,旧史称四十年亦误。错误在于传世数据多出牛党之手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