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依法治教”新阶段的标志是()
A."863"计划的实施
B."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D."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A."863"计划的实施
B."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D."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参考答案◆】:C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材料二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材料三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材料四2015年3月,习近平在博鳌论坛上发表演讲,再次谈及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参考答案◆】:物品:农产品、手工业品。文化:信仰、价值观念、宗教信念。
(3)【◆题库问题◆】:[单选]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文化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三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一反映的是创办于北京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图二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图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三幅图都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A.图一反映的是创办于北京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图二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图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三幅图都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参考答案◆】:A
(4)【◆题库问题◆】:[多选] 为巩固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广东革命政府先后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斗争有()。
A.平定商团叛乱
B.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
C.第二次东征
D.北伐战争
A.平定商团叛乱
B.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
C.第二次东征
D.北伐战争
【◆参考答案◆】:A, B, C
(5)【◆题库问题◆】:[问答题] 材料三:“驱除鞑虔,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根据材料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哪一内容是解决土地问题?
【◆参考答案◆】:民生
(6)【◆题库问题◆】:[单选] 所谓“尊王攘夷”,指的是()
A.尊奉天皇,征服周边少数民族
B.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C.扶植天皇,抑制幕府
D.尊奉诸侯王,抵制外国
A.尊奉天皇,征服周边少数民族
B.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C.扶植天皇,抑制幕府
D.尊奉诸侯王,抵制外国
【◆参考答案◆】:B
(7)【◆题库问题◆】:[单选] 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参考答案◆】:B
(8)【◆题库问题◆】:[单选] 2014年11月5日至11日APEC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继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举办后,时隔13年后重回中国。APEC的全称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参考答案◆】:A
(9)【◆题库问题◆】:[问答题] 20世纪50年代,揭开苏联体制改革序幕的苏联领导人是谁?
【◆参考答案◆】:赫鲁晓夫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三长制
【◆参考答案◆】:
三长制是北魏中期为控制户籍,及取代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基层政权组织。孝文帝太和十年(486),纳内秘书令李冲建议,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长必须由乡里中能办事而又谨守法令的人担任,职掌为每四年造一次户籍,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兵役及照顾孤贫老弱等。邻长可免除一夫征戍,里长二,党长三。推行三长制使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岁贯彻均田令、发展生产和加强中央集权均有利。废除宗主督护制和实行三长制,沉重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因而遭到不少守旧派的反对。但在北魏文明太后、孝文帝和李冲等执政大臣的坚持下,三长制得以继续实施。三长制之行,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所征租调有所根据及确立准则,加上大量的隐匿户得以清查,因此数年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几倍,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一时天下称为便利。北魏后来的均田制,就是在三长制的基础上推行的。
三长制是北魏中期为控制户籍,及取代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基层政权组织。孝文帝太和十年(486),纳内秘书令李冲建议,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长必须由乡里中能办事而又谨守法令的人担任,职掌为每四年造一次户籍,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兵役及照顾孤贫老弱等。邻长可免除一夫征戍,里长二,党长三。推行三长制使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岁贯彻均田令、发展生产和加强中央集权均有利。废除宗主督护制和实行三长制,沉重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因而遭到不少守旧派的反对。但在北魏文明太后、孝文帝和李冲等执政大臣的坚持下,三长制得以继续实施。三长制之行,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所征租调有所根据及确立准则,加上大量的隐匿户得以清查,因此数年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几倍,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一时天下称为便利。北魏后来的均田制,就是在三长制的基础上推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