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这就是历史上20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这就是历史上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20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这就是历史上

(1)【◆题库问题◆】:[单选] 20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这就是历史上的()
A.新文化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时期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单选] 严复被誉为“放眼世界,又葆有纯正中国心”。他的主要成就是()
A.编成《海国图志》
B.创办大生纱厂
C.译著《天演论》
D.修建京张铁路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单选] “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据此可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的局面是()
A.单极格局
B.两极格局
C.多极格局
D."一超多强"格局

【◆参考答案◆】:D

(4)【◆题库问题◆】:[单选]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观点,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年。
A.1046
B.1045
C.1050
D.1027

【◆参考答案◆】:A

(5)【◆题库问题◆】:[问答题] 你知道“邪魔外道”的真正涵义吗?

【◆参考答案◆】:"邪魔外道"语出《药师经》:"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玄奘法师在印度求学时,参加辩经大会。会上,他与五千人辩难而难逢敌手。要说的是,这五千人中有两千是外道人士。可"外道人士"是什么意思呢?"外道人士"就是不明佛法的人,其中有"邪"有"魔"。前者是指走了歧路而向心外求法的人,后者是指妨害佛法的人(包括异教徒)。由此也可见唐僧与人辩难时的精彩,因为这些外道人士的"不明"不是不知道,而是偏执。对付偏执的人自然是要有大智慧、大手段的。

(6)【◆题库问题◆】:[单选] 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正式确定的方针是()。
A.攘外必先安内
B.片面抗战
C.防共、限共、溶共、反共
D.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单选]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德国谷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
A.100年
B.200年
C.300年
D.400年

【◆参考答案◆】:D

(8)【◆题库问题◆】:[单选] 西周的官僚制度已经相当完备,官僚机构庞杂,职官名目繁多。周王室的官僚机构分为两大系统,分别是()
A.事务官、史官
B.尹、臣
C.卿事寮、太史寮
D.事务官、武官

【◆参考答案◆】:C

(9)【◆题库问题◆】:[问答题] 方孝孺为什么被诛十族?

【◆参考答案◆】:在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封建社会,人始终隶属于一定家庭,一切行为几乎同自己的家庭融为一体,个人是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一定犯罪行为的惩罚不仅及于一身,常牵连到亲属,称之为"族诛"。"族"的刑罚,也叫参夷或夷三族,就是一个人犯罪灭绝三族。秦文公二十年(前746)"法初有三族之罪"(《史记·秦本纪》),"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诛"(《汉书·刑法志》),三族是指父母、兄弟、妻子,一说指父族、母族、妻族。汉高后元年(前187),法律上废除三族刑,但由于新垣平"谋为逆"案发,又使用三族刑处罚谋反、大逆类的犯罪。后世有诛九族的刑罚,九族是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以及旁系亲属中的兄弟、堂兄弟等。明时朱棣以武力从其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取帝位,命方孝孺为其起草登极诏书。方孝孺认为朱棣是篡夺帝位,拒绝起草诏书,令朱棣大怒,方孝孺投笔于地,明确表示宁死不起草诏书。朱棣威胁说,你就不怕我灭你九族?方孝孺答道,灭十族我也不怕。朱棣大怒,于是将方孝孺的门生廖镛、杜嘉猷等收为一族,与其九族并加诛戮,共杀八百七十多人。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土木堡之变

【◆参考答案◆】:
指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英宗被俘事件。明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制造衅端。遂于这年七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东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攻辽东;西路,派别将进攻甘州(甘肃张掖);中路为进攻的重点,又分为两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统率,直攻宣府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也先进攻大同的一路,"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明史纪事本末》卷32《土木之变》)。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于猫儿庄。大同前线的败报不断传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准备亲征。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但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7月16日,英宗和王振率50余万大军从北京出发,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19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8月1日,明军进到大同。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时经过其家乡蔚州"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3万骑兵被"杀掠殆尽"。13日,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土木堡地高无水,将士饥渴疲劳,仓猝应战。瓦剌军四面围攻,骑兵蹂阵而入,挥长刀砍杀明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于是明军士兵"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朱祁镇与亲兵乘车突围,不得出,被俘。随征大军几乎全部战死,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以棰棰死。明50万大军,"死伤过半"。这次战役,明史上称为"土木之败"。这次大败影响深远,成为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小豌豆-答案网 » 20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这就是历史上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