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国民党势力大减,袁世凯势力大大得到巩固是在()
A.临时政府迁京后
B.刺杀宋教仁后
C.二次革命失败后
D.当选正式大总统后
A.临时政府迁京后
B.刺杀宋教仁后
C.二次革命失败后
D.当选正式大总统后
【◆参考答案◆】:C
(2)【◆题库问题◆】:[问答题] 根据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情况,试述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结构。
【◆参考答案◆】:
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氏族公社的成员,按母系血统确定亲属;土地、房屋、牲畜等都归氏族公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过着平等生活。氏族有自己的首领管理公共事务。重要的事情由氏族共同商量决定。邻近的几个氏族组成部落,氏族和部落的首领是大家推举出来的,他们没有特权也不脱离劳动。
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氏族公社的成员,按母系血统确定亲属;土地、房屋、牲畜等都归氏族公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过着平等生活。氏族有自己的首领管理公共事务。重要的事情由氏族共同商量决定。邻近的几个氏族组成部落,氏族和部落的首领是大家推举出来的,他们没有特权也不脱离劳动。
(3)【◆题库问题◆】:[单选] 汉人和其他民族互相掺杂,互相融通是下列()时期的民族特征。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魏晋南北朝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魏晋南北朝
【◆参考答案◆】:D
(4)【◆题库问题◆】:[填空题]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参考答案◆】:毕昇
(5)【◆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关于权利制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权利是需要制衡的、界定的。
B.没有制衡的权利和没有界定的权利就不成为体统。
C."权利是个制衡性质的"含义:任何人和任何力量都不能无限度的突破权利。
D.上述三项都对
A.权利是需要制衡的、界定的。
B.没有制衡的权利和没有界定的权利就不成为体统。
C."权利是个制衡性质的"含义:任何人和任何力量都不能无限度的突破权利。
D.上述三项都对
【◆参考答案◆】:D
(6)【◆题库问题◆】:[填空题] 公元581年,()废周静帝自立,他就是隋文帝。
【◆参考答案◆】:杨坚
(7)【◆题库问题◆】:[单选] 汉武帝统治时期的年代跨越为:()
A.公元前140-87年
B.公元前104-87年
C.公元前140-78年
D.公元前104-78年
A.公元前140-87年
B.公元前104-87年
C.公元前140-78年
D.公元前104-78年
【◆参考答案◆】:A
(8)【◆题库问题◆】:[单选] 战国时期的年代跨度为:()
A.公元前457-212年
B.公元前457-221年
C.公元前475-221年
D.公元前476-221年
A.公元前457-212年
B.公元前457-221年
C.公元前475-221年
D.公元前476-221年
【◆参考答案◆】:C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六镇
【◆参考答案◆】:
北魏统治时期,经常受到北方强大游牧民族柔然的威胁。当北魏大军南下作战时,柔然骑兵就经常侵入北魏境内。为了拱卫首都平城,防御柔然的侵扰,北魏前期,就曾在平城以北边境设置了六个军镇,自西而东分别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及怀荒。六镇扼守交通要道,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北魏前期和中期,对六镇十分重视,边镇置都大将及僚属,镇下置戍,镇兵巡行防戍。六镇将领全部由鲜卑贵族担任,戍防军人则主要是鲜卑人或来自中原的「强宗子弟」。
仅沃野一镇,就有镇将、僚吏八百余人。北方另一游牧民族高车,亦先后有数十万人归附北魏,并也被安置在六镇地区。北魏后期,特别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北魏王朝着重经营中原,六镇的战略地位相对减弱,六镇将士的社会地位也日渐低下。鲜卑贵族子弟受到歧视,仕途艰难。这一时期被派往防戍六镇的人,多为流犯或死囚,称为「府户」、「兵户」,与六镇将士统称为「镇户」。北魏后期,社会矛盾逐步激化,最终引发了六镇起事。起事失败后,六镇兵民二十万被遣散到河北的定、冀、瀛三州,六镇从此废弃
北魏统治时期,经常受到北方强大游牧民族柔然的威胁。当北魏大军南下作战时,柔然骑兵就经常侵入北魏境内。为了拱卫首都平城,防御柔然的侵扰,北魏前期,就曾在平城以北边境设置了六个军镇,自西而东分别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及怀荒。六镇扼守交通要道,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北魏前期和中期,对六镇十分重视,边镇置都大将及僚属,镇下置戍,镇兵巡行防戍。六镇将领全部由鲜卑贵族担任,戍防军人则主要是鲜卑人或来自中原的「强宗子弟」。
仅沃野一镇,就有镇将、僚吏八百余人。北方另一游牧民族高车,亦先后有数十万人归附北魏,并也被安置在六镇地区。北魏后期,特别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北魏王朝着重经营中原,六镇的战略地位相对减弱,六镇将士的社会地位也日渐低下。鲜卑贵族子弟受到歧视,仕途艰难。这一时期被派往防戍六镇的人,多为流犯或死囚,称为「府户」、「兵户」,与六镇将士统称为「镇户」。北魏后期,社会矛盾逐步激化,最终引发了六镇起事。起事失败后,六镇兵民二十万被遣散到河北的定、冀、瀛三州,六镇从此废弃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通过半坡遗址的村落布局来论证氏族制的内部结构。
【◆参考答案◆】:
半坡遗址的村落和墓葬反映出半坡遗址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氏族制得到充分发展。
(1)从遗址的结构看,半坡遗址约5万平米,包括居住区、窑厂和公共墓地三部分。居住区在聚落的中心,中间分布着许多小房子,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共计46座,每座小房子供对偶家庭居住用。
(2)从居住遗址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婚姻形态已经由族外婚发展为对偶婚,即一对男女在或长或短时间内保持配偶关系,但这种关系还不稳定,不能构成独立的家庭经济,男子到女子氏族中来过婚姻生活,子女属于母亲。
(3)氏族建立的民主、平等关系。由于人口增加和氏族制的发展,氏族内部分解为若干女儿氏族,这样就逐渐形成母系大家族,若干母系大家族组成氏族公社,因为实行族外婚,几个互为通婚的氏族又形成了部落,氏族制得到充分发展。
氏族成员之间是平等的,过着平均生活,私有制没有出现,所以反应在墓葬中的随葬品不多,悬殊不大,多数是陶器等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和装饰品很少,女性墓葬中较多,说明妇女在生产中的地位较高,显然尚处于母权制阶段。
除了血缘纽带外,还有共同的信仰联系。早在山顶洞人时期就产生了灵魂不灭观念,到半坡氏族阶段,这种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他们确信人死后附在体内的灵魂不死,所以每个氏族成员按照自己的信仰习俗,墓葬有一定的葬式。半坡氏族的墓葬大多面朝西,小孩用陶瓮做葬具,底部穿有一个孔,让小孩灵魂出入有道路。这些都反映人们又一种信仰,盼望死后能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图腾慢慢就演变而来。
半坡遗址的村落和墓葬反映出半坡遗址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氏族制得到充分发展。
(1)从遗址的结构看,半坡遗址约5万平米,包括居住区、窑厂和公共墓地三部分。居住区在聚落的中心,中间分布着许多小房子,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共计46座,每座小房子供对偶家庭居住用。
(2)从居住遗址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婚姻形态已经由族外婚发展为对偶婚,即一对男女在或长或短时间内保持配偶关系,但这种关系还不稳定,不能构成独立的家庭经济,男子到女子氏族中来过婚姻生活,子女属于母亲。
(3)氏族建立的民主、平等关系。由于人口增加和氏族制的发展,氏族内部分解为若干女儿氏族,这样就逐渐形成母系大家族,若干母系大家族组成氏族公社,因为实行族外婚,几个互为通婚的氏族又形成了部落,氏族制得到充分发展。
氏族成员之间是平等的,过着平均生活,私有制没有出现,所以反应在墓葬中的随葬品不多,悬殊不大,多数是陶器等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和装饰品很少,女性墓葬中较多,说明妇女在生产中的地位较高,显然尚处于母权制阶段。
除了血缘纽带外,还有共同的信仰联系。早在山顶洞人时期就产生了灵魂不灭观念,到半坡氏族阶段,这种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他们确信人死后附在体内的灵魂不死,所以每个氏族成员按照自己的信仰习俗,墓葬有一定的葬式。半坡氏族的墓葬大多面朝西,小孩用陶瓮做葬具,底部穿有一个孔,让小孩灵魂出入有道路。这些都反映人们又一种信仰,盼望死后能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图腾慢慢就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