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是他在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后写的一段跋语,与原帖合称“双璧”
A.《李白忆旧游诗卷》
B.《诸上座帖》
C.《黄州寒食诗卷跋》
D.《经伏波神祠诗卷》
A.《李白忆旧游诗卷》
B.《诸上座帖》
C.《黄州寒食诗卷跋》
D.《经伏波神祠诗卷》
【◆参考答案◆】:C
(2)【◆题库问题◆】:[填空题] 章草是汉代草书的主流,张芝被称为“()”。
【◆参考答案◆】:草圣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为什么说南朝以文人书法为主流,北朝以刻石书法为主流?请分析这两者在审美取向上的不同,并从史学立场客观认识北朝刻石。
【◆参考答案◆】:南朝书法由于对二王传统的继承、弘扬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到宋到梁初,书坛被王献之书风所笼罩,趋于古质的王羲之书风受到冷落。从梁武帝开始,由于他力推王羲之,小王风气开始消减,钟繇、大王风气又相继崛起。南朝书法以文人书法为主流。北朝刻石表现出粗犷质朴、天姿纵横的风貌,用笔上显方峻、峭厉之感,不修边幅而自有情趣,是中国书法史上又一审美典型,与南方的蕴籍含蓄、潇洒流丽的文人书风形成鲜明的对照。北朝的书风是其社会环境、地理条件、时代文化等诸因素所共同形成的,并非书家个体主观上的审美追求。因而与钟繇变楷体、王羲之变革钟法而形成新的书风有着本质的不同。北朝的刻石书法并非都是精品。金石家对碑刻金石味的追求是从清朝开始的,并非是从北朝就有"碑学"之说。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北朝碑刻的雄浑、残破、斑驳、是自然条件形成的结果,是非自觉的产物,因而不能把北朝石刻的艺术价值与清代"碑学"自觉开掘书法美混为一谈。可以这样说,北朝碑刻既存在于客观的历史情境中,同时又存在于不同时代对它的理解中。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是汉隶?
【◆参考答案◆】:汉隶指汉代的隶书,尤以东汉的隶书最有特色。东汉碑刻上的隶书,工整精巧,结体扁平,布白匀称,风格多样,笔势生动,笔画形态丰富多变,波挑分明。后世把这一时期的隶书称为"汉隶"。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为什么说魏晋书法在书法史上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
【◆参考答案◆】:魏晋从公元220-420,这一时期的书法在书法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的终结期。草行楷这几种新体以经过东汉以来的酝酿之后,到魏晋已趋向成熟,并脱去隶书时代的影响,到王羲之、王献之的出现,使行、草、楷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魏晋书法走向了完全的自觉阶段,书法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成了普遍的欣赏对象,文人开始有意识地追求书法美,把其作为自觉的艺术实践活动,随着新体的定型成熟,文人流派书法不断更新,这种沿革分别以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三个流派阶段深刻影响了后世书法的发展。这种师承祖述笔法而相沿成线,成为后世历代书法艺术递进的基本轨迹。魏晋的玄学清淡对书法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魏晋时期的道教也对书法有很大的影响。在魏晋时期,文人流派书法的大变革中,书法理论得到了发展。它是书法进入自觉阶段的产物。奠定了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基础。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卫铄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卫铄是晋代的女书法家,世称"卫夫人"。其书法学习钟繇,擅长隶书、楷书,唐人称其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犹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她是王羲之少年时代的书法老师,传说《笔阵图》为其所写,是钟繇笔法向王羲之传承的重要桥梁。
(7)【◆题库问题◆】:[填空题] 倪元璐的行草书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人曾戏称为“()”,其棱峭生动之姿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参考答案◆】:刺菱翻筋斗
(8)【◆题库问题◆】:[单选] 怀素在没有纸的时候曾用()练习书法。
A.沙子
B.石头
C.竹简
D.芭蕉叶
A.沙子
B.石头
C.竹简
D.芭蕉叶
【◆参考答案◆】:D
(9)【◆题库问题◆】:[单选] 在对整套管道施工图纸进行识读时,首先要看的是()。
A.施工图说明
B.设备材料表
C.施工图目录
D.标高尺寸
A.施工图说明
B.设备材料表
C.施工图目录
D.标高尺寸
【◆参考答案◆】:C
(10)【◆题库问题◆】:[单选] 洛阳龙门造像中,阳刻的造像是()
A.牛橛造像
B.姚伯多兄弟造像
C.杨大眼造像
D.始平公造像
A.牛橛造像
B.姚伯多兄弟造像
C.杨大眼造像
D.始平公造像
【◆参考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