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陈的陈霸先出身于()。南朝陈的陈霸先出身于()。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南朝陈的陈霸先出身于()。

(1)【◆题库问题◆】:[单选] 南朝陈的陈霸先出身于()。
A.豪强大地主
B.寒门
C.高级士族
D.低级士族

【◆参考答案◆】:B

(2)【◆题库问题◆】:[单选] 副本制度是从()开始建立的.
A.夏朝
B.商朝
C.东周
D.西周

【◆参考答案◆】:D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猛安谋克

【◆参考答案◆】:这是金朝专门在女真族内部实行的一种军事和行政合一的制度。女真的原始社会时期,猛安、谋克即作为部落和氏族组织而存在。诸部落人民没有其他徭役,全体成年男子都是战士,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应征,兵器干粮自带。部落酋长称孛堇,行军打仗时则称猛安或谋克,是君豪死长官称号。猛安、谋克的人数本无定制,有三百户为一谋克,谋克即百夫长,,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即千夫长。猛安、谋克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首领。

(4)【◆题库问题◆】:[单选] 曾纪泽的外交活动能够取得一定胜利,重要的条件是()
A.清政府给俄国下了最后通牒
B.俄国不愿为伊犁地区得罪中国
C.左宗棠在军事上的支持和配合
D.有原先订立的边界条约为基础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三都尉

【◆参考答案◆】:
金末兵制名。哀帝为太子时已有此制,正大二年(1225)选诸路精兵直隶枢密院,先设总领六员,后改都尉,知名者十二人。都尉班列四品,以曾掌元帅权者任之,与元帅府、行枢密院相等。士兵每卫不下万人。277.行省制度:元朝地方行政制度。以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称都省。腹内地区直接隶属于中书省和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在诸路重要都会设立了10个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简称行省。最高长官一般称平章政事。行省长官统一掌握军事、行政、财政大权。是我国制改区划和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278.行省:官署名。行中书(尚书)省简称。金以地方有征伐之役,设行尚书省以分任军民之事,非定制。元世祖建国后,始置中书省。中统、至元间,于各地分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因事设官,多以中书省长官领其事,用行某省事系衔。后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秩正一品,掌统管内军政要务。先后设立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等十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丞相或设或不设,无丞相则以平章统理。十行省之外,因军政所需,又增设若干临时性行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武宗至大二年(1309),曾两度改称行尚书省。明初沿置,秩从一品,各设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下设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及都事、检校、照磨、管勾、理问、知事等。洪武九年(1376)罢,改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行省,或简称省。清初增至十八行省,后又增至二十二行省。现今省制大致渊源于此.

(6)【◆题库问题◆】:[判断题] 清代时期元史是一门“显学”。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7)【◆题库问题◆】:[判断题] 商周时期,统治者控制着思想文化;春秋时期,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权不断上升。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侨州郡

【◆参考答案◆】:
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应付大量南下移民,东晋南朝政权利用侨寄的方法,设立了众多的侨州、侨郡和侨县,以安置北方南迁来的移民。政府在流民聚居之地,按流民原籍之州、郡、县的名称设立临时性地方行政机构,进行登记和管理,并以流民中的大族担任刺史、太守和县令。侨州郡县原意本是寄寓,并无实土,侨州郡县的户籍亦只属于临时性质,著籍者可享受免除徭役的优待。
侨州郡多在丹阳、晋陵、广陵等郡境内,侨州多以司、豫、兖、徐、青、并六州为名,侨郡、侨县更是不可胜数,由于侨州郡、县数目繁多,故此在行政管理上造成诸多不便,统属亦十分混乱。由于十六国时期北方曾发生过多次战乱,令致大量移民南迁,于是侨州郡越来越多,领土却越来越小,有时甚至会出现两郡同置一县和两州同治一郡的双头郡县,行政区划十分混乱。
为解决问题,东晋南朝曾多次实行土断,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由是裁撤或合并一些流寓性的地方机构,许多侨州郡县被省并。但在省并的过程中,朝廷又往往把一些江南的县邑,转移给侨州郡管辖,使得侨州郡有了实际辖地,这样不仅没有彻底消除侨州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搞乱了长江中下游固有的地方行政系统

(9)【◆题库问题◆】:[单选] 现代意义上的雨衣是英国人麦金托什(mackintosh)发明的,而我国很早就发明了类似于雨衣的“蓑衣”,蓑衣产生于()
A.秦代
B.周代
C.汉代
D.唐代

【◆参考答案◆】:B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都司卫所

【◆参考答案◆】:
明代的军事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国家的武装力量,创立了都司卫所制度。明初在各省设都卫,管理地方军事。洪武八年(1375)改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又设行都指挥使司,简称行都司。共计有16个都司,5个行都司。其长官为都指挥使,乃地方最高军事长官,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并称三司。都司分隶于京师的五军都督府。在京师和各省皆设卫所,京卫有上直卫,南、北京卫。
上直卫北京26个,南京17个。京卫北京48个,南京49个。各省在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设卫,次要的地方设所,大抵5600人为1卫,1120人为1千户所,112人为1百户所,卫所设有指挥使,千户、百户、总旗、小旗等官。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卫所,"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守御千户所二十五"(《明史》卷90《兵志》二)。
全国军兵约计180万。永乐中为了巩固东北边疆曾设奴儿干都司及132个卫。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明朗军士皆别立户籍,叫做军户,军户是世袭的,一旦入籍为兵就不能随意脱籍。军户皆由国家分给土地,令其屯田自养,平时军士由卫所军官负责操练、屯田,一遇国家有事,则拨归兵部派遣的总兵官统领作战。战事结束,总兵交还将印,军士归还卫所。五军都督府无调兵之权,兵部无统兵之权,兵权操于皇帝一人之手。明代中叶以后,屯田破坏,军士缺乏训练,仅供役使,完全失去了战斗力,也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小豌豆-答案网 » 南朝陈的陈霸先出身于()。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