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地域文化形成是在()。
A.夏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A.夏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参考答案◆】:B
(2)【◆题库问题◆】:[问答题] 管辖的“辖”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辖,大车轴头上穿着的小铁棍,即车轴两端的键,可以管住轮子使不脱落。辖用青铜或铁制作,呈扁平长方形。《淮南子·人间训》:"夫车之所以能转千里者,以其要在三寸之辖。"《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后以"投辖"指殷勤留客。由于辖有管辖控制车轮的作用,后来又引申为"管理"、"管辖"之意,如辖区、直辖、统辖等。
(3)【◆题库问题◆】:[单选] 下图佛座侧面刻有"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三藏法师玄奘"的历史功绩有()
A.出使西域
B.西行取经
C.七下西洋
D.抗击沙俄
A.出使西域
B.西行取经
C.七下西洋
D.抗击沙俄
【◆参考答案◆】:B
(4)【◆题库问题◆】:[单选] “他”以状元的身份毅然辞官南归,一生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19个企业。“他”是()
A.詹天佑
B.魏源
C.张謇
D.侯德榜
A.詹天佑
B.魏源
C.张謇
D.侯德榜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填空题] 1924年5月,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在广州市郊创办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参考答案◆】:黄埔军校
(6)【◆题库问题◆】:[问答题]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有哪些?
【◆参考答案◆】:现代常用的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的有我、我们,是比较单纯的。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比现代汉语要复杂,经常使用的有"余、予、吾、我"四个,还有"朕、卬、侬"等,这些代词没有单、复数的区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我们"。"余"和"予"在古代常常通用,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表示单数。如苏轼《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孟子·万章上》"予既烹而食之"(我已经做熟了而且吃掉了)。"吾"和"我"在古籍中通用,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以表示复数。如《史记·项羽本纪》"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被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先生说的这些话,对我触动很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朕"在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如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我父亲的名字叫伯庸);秦始皇以后就成为只能用于皇帝的专用代词了,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我是始皇帝)。"卬"多用在《诗经》中,如《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人涉卬否,卬须我友"(别人涉水过河,而我却不,我要等待我的好友)。"侬"属于吴地方言,魏晋南北朝时开始被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
(7)【◆题库问题◆】:[单选] 小明班上有位同学自我介绍:“我的祖先曾驱逐过荷兰殖民者,抗击过日本的侵略,经历了与亲人的离别。我现在盼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位同学来自()
A.台湾
B.西藏
C.香港
D.澳门
A.台湾
B.西藏
C.香港
D.澳门
【◆参考答案◆】:A
(8)【◆题库问题◆】:[多选] 1946年7月,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爱国民主人士是()
A.李公朴
B.邹韬奋
C.闻一多
D.沈钧儒
E.史量才
A.李公朴
B.邹韬奋
C.闻一多
D.沈钧儒
E.史量才
【◆参考答案◆】:A, C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戡乱总动员
【◆参考答案◆】:国民党政府为了挽救危机,在一九四七年七月四日举行的第六次“国务会议”上,通过了蒋介石交议的所谓“厉行全国总动员,以戡平共匪叛乱,扫除民主障碍,如期实施宪政,贯彻和平建国方针案”,并颁布了“总动员令”。七月七日,蒋介石发表了“戡乱建国”演说,七月十八日,国民党政府公布了《动员戡乱完成宪政实施纲要》。此后,又陆续颂布了一系列反动法令。国民党各省市参议会和所谓“人民团体”纷纷通电表示拥护“戡乱”,并在各地召开“戡乱建国动员大会”。这就是国民党的“戡乱总动员”。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盘庚迁殷
【◆参考答案◆】:
商朝中期以来,王室内部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前后经历了五代九王,史称"九世之乱"。在此期间商朝多次迁都。盘庚继位以后,政局混乱,阶级矛盾尖锐,他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再次迁都于殷。但贵族平民都反对迁都,盘庚一面劝说贵族,一面恫吓人民,强行把都城迁到殷地。迁殷后,"行汤之政",政局才稳定下来,社会经济和文化也随之迅速发展,从此,直到商亡的二百七十三年间再未迁都。
商朝中期以来,王室内部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前后经历了五代九王,史称"九世之乱"。在此期间商朝多次迁都。盘庚继位以后,政局混乱,阶级矛盾尖锐,他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再次迁都于殷。但贵族平民都反对迁都,盘庚一面劝说贵族,一面恫吓人民,强行把都城迁到殷地。迁殷后,"行汤之政",政局才稳定下来,社会经济和文化也随之迅速发展,从此,直到商亡的二百七十三年间再未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