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 略述祖逖、桓温的北伐及其失败原因。
【◆参考答案◆】:
祖逖北伐
祖逖上书司马睿,要求北伐。他估计,只要南方的晋兵一出,北方人民必然群起响应,中原可以收复。可是司马睿只想在江南建立他的统治,对北伐并无兴趣。因之给了祖逖官名和军用物资,要他北伐,但却不给士卒和兵器,要他自行招募和打造。永嘉七年(公元313年),祖逖毅然率领自己原有的部下渡江北上,在淮阴(今江苏清江)冶铸兵器,招募士卒,队伍扩大到二千余人。他进军至今河南地区,联合当地的起义武装,连胜。可是正当祖逖准备"扫清冀、朔"的时候,司马睿派来了戴渊牵制祖逖。祖逖忧愤成疾病死,北伐停止。
桓温北伐
桓温率军入蜀,灭了李氏的汉国,声威大振,他后来曾三次北伐。第一次因军粮不继,未能攻克长安,退返襄阳。第二次北伐收复洛阳。后来桓温返回江南,洛阳和其他已收复的土地又相继失掉。第三次北伐桓温大破前燕军,可是前燕得到前秦的支援,桓温只得退兵。在退兵途中,晋军遭到前燕骑兵的追击,死者三万余人。
失败原因:大举北伐的共同目的主要在于攻取中原失地,恢复晋室的一统天下,但每次北伐的出发点又不尽一致。其中,既有门阀世族利用北伐互相制约,又有个别大族人物借助北伐立威专权,致使本来应该集中的力量在内争中分散耗损,屡次出兵无成。同时,南迁大族在江南立足已久,满足于舒适安逸的生活,对收复中原、重返故居的热情日趋淡漠,对北伐不予支持。
祖逖北伐
祖逖上书司马睿,要求北伐。他估计,只要南方的晋兵一出,北方人民必然群起响应,中原可以收复。可是司马睿只想在江南建立他的统治,对北伐并无兴趣。因之给了祖逖官名和军用物资,要他北伐,但却不给士卒和兵器,要他自行招募和打造。永嘉七年(公元313年),祖逖毅然率领自己原有的部下渡江北上,在淮阴(今江苏清江)冶铸兵器,招募士卒,队伍扩大到二千余人。他进军至今河南地区,联合当地的起义武装,连胜。可是正当祖逖准备"扫清冀、朔"的时候,司马睿派来了戴渊牵制祖逖。祖逖忧愤成疾病死,北伐停止。
桓温北伐
桓温率军入蜀,灭了李氏的汉国,声威大振,他后来曾三次北伐。第一次因军粮不继,未能攻克长安,退返襄阳。第二次北伐收复洛阳。后来桓温返回江南,洛阳和其他已收复的土地又相继失掉。第三次北伐桓温大破前燕军,可是前燕得到前秦的支援,桓温只得退兵。在退兵途中,晋军遭到前燕骑兵的追击,死者三万余人。
失败原因:大举北伐的共同目的主要在于攻取中原失地,恢复晋室的一统天下,但每次北伐的出发点又不尽一致。其中,既有门阀世族利用北伐互相制约,又有个别大族人物借助北伐立威专权,致使本来应该集中的力量在内争中分散耗损,屡次出兵无成。同时,南迁大族在江南立足已久,满足于舒适安逸的生活,对收复中原、重返故居的热情日趋淡漠,对北伐不予支持。
(2)【◆题库问题◆】:[单选] 古文中的“丁”的意思是:()
A.男子
B.年龄
C.女子
D.儿童
A.男子
B.年龄
C.女子
D.儿童
【◆参考答案◆】:B
(3)【◆题库问题◆】:[填空题] 商代的文字主要是甲骨文,也叫_____。
【◆参考答案◆】:卜辞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戒书
【◆参考答案◆】:这种文书初为皇帝教诲、训诫州刺使、郡守及三边营官等地方军政长官的文书,后来,凡对京外各官的诏谕也用诫书。
(5)【◆题库问题◆】:[判断题] 宋代募兵制的优点大大缓解了其财政紧张的缺点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6)【◆题库问题◆】:[单选] 提出“史料就是史学”观点的历史学家是:()
A.郭沫若
B.蔡美彪
C.傅斯年
D.李济
A.郭沫若
B.蔡美彪
C.傅斯年
D.李济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岛夷志略
【◆参考答案◆】:元人汪大渊撰。他曾两次随商船出海,至数十国,曾到达非洲层拔罗(今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夷志略》叙述各国地理、气候,风土人情、物产等,基本根据亲身游历,真实可靠。此书载录了99个国家和地区,提到的地名达220个,涉及的地理范围之广,为中国古代交通史之最。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牛录
【◆参考答案◆】:
满语音译,汉名佐领或简称佐。清代八旗组织的基层单位,原为女真人早期兵农合一的临时性组织形式。据载:"筏遇行师出猎,不论人之多寡,照依族、寨而行。满州人出猎开围之际,各出箭一支,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这种旧形式的十人组合体,称为牛录。明万历十一年(1583)起,努尔哈赤为适应统一女真各部的军事需要,沿用此旧名称,把它改造为大型、固定、有严格纪律的统属关系的新型组织形式。邻近女真部落,有挟丁口来归者,编为牛录。这种牛录的不断编设,并以容纳编置同血缘和同地缘而居的人。后来规定三百人编一牛录,作为基本的户口和兵籍单位。皇太极时,又改为二百人。清入关前,八旗牛录统计为五百八十三,又半分牛录二十八。顺治十七年(1660),改称牛录为佐领。时满州三百一十九,又半分牛录十四;蒙古一百三十;汉军二百零六,又半分牛录三。八旗牛录统计共为六百六十四个。
满语音译,汉名佐领或简称佐。清代八旗组织的基层单位,原为女真人早期兵农合一的临时性组织形式。据载:"筏遇行师出猎,不论人之多寡,照依族、寨而行。满州人出猎开围之际,各出箭一支,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这种旧形式的十人组合体,称为牛录。明万历十一年(1583)起,努尔哈赤为适应统一女真各部的军事需要,沿用此旧名称,把它改造为大型、固定、有严格纪律的统属关系的新型组织形式。邻近女真部落,有挟丁口来归者,编为牛录。这种牛录的不断编设,并以容纳编置同血缘和同地缘而居的人。后来规定三百人编一牛录,作为基本的户口和兵籍单位。皇太极时,又改为二百人。清入关前,八旗牛录统计为五百八十三,又半分牛录二十八。顺治十七年(1660),改称牛录为佐领。时满州三百一十九,又半分牛录十四;蒙古一百三十;汉军二百零六,又半分牛录三。八旗牛录统计共为六百六十四个。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嫡庶之制
【◆参考答案◆】: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在于确保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立嫡以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其余的诸子为庶子。嫡长子继承权位和财产,庶子分别被分封为诸侯、卿、大夫、士。嫡庶之制把西周社会的统治者既区别又联系地组合起来,形成严密的宗法制度。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唐代的“诗圣”是(),所作诗有“诗史”之称。
【◆参考答案◆】: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