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对战国时期的变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制度性和体制性的建设,使诸侯国走上一个循环的轨道,使完全由君王控制的这种轨道发展到制度的建设上。
B.战国时代的变法是当时诸侯国为了强大自身所采取的制度性保证。
C.变法的目的是使国家本身更强大、使原来的贵族体制受到削弱。
D.上述三项都对
A.加强制度性和体制性的建设,使诸侯国走上一个循环的轨道,使完全由君王控制的这种轨道发展到制度的建设上。
B.战国时代的变法是当时诸侯国为了强大自身所采取的制度性保证。
C.变法的目的是使国家本身更强大、使原来的贵族体制受到削弱。
D.上述三项都对
【◆参考答案◆】:D
(2)【◆题库问题◆】:[单选] 汉武帝统治时期是公元前()年。
A.221—220
B.220—180
C.140—87
D.180—140
A.221—220
B.220—180
C.140—87
D.180—140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单选] 2005年5月15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云南省得宏州某村庄有11户人家因吸毒而灭户。清朝后期,林则徐因禁烟而名垂千古.下列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缉拿烟贩,销毁鸦片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侵华活动④其禁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4)【◆题库问题◆】:[单选] 位于宫中,隶属御使府,由御使中丞主管的汉代中央档案典籍是()
A.石渠阁
B.兰台
C.东观
D.天禄阁
A.石渠阁
B.兰台
C.东观
D.天禄阁
【◆参考答案◆】:B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九品中正制在西晋的变化。
【◆参考答案◆】:三国时曹魏始创的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中央一些官吏兼任原籍所属郡的"中正",由他们察访本郡士人,按才能高下列为九等,以备选用。选用的原则,"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这个制度开始时确是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但后来逐渐蜕变为世族门阀培植自己势力的工具。曹丕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到了西晋,虽然仍以此为选官制度,但在执行上已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中正官一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这一制度变成为他们培植门阀们私家势力的重要工具。这样,九品中正制已不再是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加速了士族制度的形成,也是西晋的政治迅速走向黑暗的一个重要原因。
(6)【◆题库问题◆】:[填空题] 挑起“八王之乱”的是皇后()
【◆参考答案◆】:贾南风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郑国渠
【◆参考答案◆】:
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泾河从陕西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就进入关中平原。平原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平原地形特点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郑国渠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郑国渠开凿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干渠首部逐渐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但谷口以下的干渠渠道始终不变。
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泾河从陕西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就进入关中平原。平原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平原地形特点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郑国渠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郑国渠开凿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干渠首部逐渐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但谷口以下的干渠渠道始终不变。
(8)【◆题库问题◆】:[单选] 辽统治之初未引入下面哪一项中原制度:()
A.监察制度
B.皇帝制度
C.州县制度
D.以上都没有
A.监察制度
B.皇帝制度
C.州县制度
D.以上都没有
【◆参考答案◆】:A
(9)【◆题库问题◆】:[填空题] 八旗制度是在女真人氏族狩猎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原10人为一牛录,牛录意为()。
【◆参考答案◆】:大箭
(10)【◆题库问题◆】:[单选] 辽政权将人们组织起来的两种方式分别是:()
A.部落;州县
B.城市;农村
C.部落;农村
D.城市;部落
A.部落;州县
B.城市;农村
C.部落;农村
D.城市;部落
【◆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