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多选]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三三制政权,其人员名额分配的原则是()。
A.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
B.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
C.农民占三分之一
D.非党左派占三分之一
A.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
B.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
C.农民占三分之一
D.非党左派占三分之一
【◆参考答案◆】:A, B, D
(2)【◆题库问题◆】:[单选] 书法史上的三位盟主、三块里程碑、三座高大的主峰是指()。①王羲之②颜真卿③赵孟頫④柳公权
A.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A.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绍兴和议
【◆参考答案◆】:1141年(绍兴十一年),南宋与金达成议和条件:宋高宗向金称臣;宋金两国,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宋每年向金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这个和议史称"绍兴议"。"绍兴和议"的订立,说明宋金相互正式承认了双方政权,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了。
(4)【◆题库问题◆】:[问答题]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
【◆参考答案◆】:太守这一职位原来是战国时代对郡守的尊称,到了西汉景帝时,郡守才改称成太守。太守是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朝代不断更换,但太守这一官职却一直沿用了下来。到了南北朝时期,新增加的州、县日渐增多,各郡之间所管辖境地相对地缩小,州、郡之间的地域区别不大了,所以到了隋初,就把州留下,把郡废除了,因此太守的权力也被所谓的州刺史给剥夺了,这样,州刺史就代替了太守的官职,太守则不再是正式官名了,而成为刺史或知府的别称。到了明清时期,则专门用来称呼知府了。
(5)【◆题库问题◆】:[单选] 第一个对“礼”的起源进行系统论述的是()。
A.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
A.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
【◆参考答案◆】:A
(6)【◆题库问题◆】:[问答题] 古代的执法者在审讯中如何察言观色?
【◆参考答案◆】:《周礼·秋官·小司寇》记载了最早的证据法,"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五声"就是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其要旨是求民情。"声"与"听",并不是真"听",而是就其言辞气色,以耳目察之。具体而言,辞听者听其出言,不直则烦;色听者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气听者观其气息,不直则喘;耳听者观其听聆,不直则惑;目听者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焉。古人以严肃态度对待这种理讼办法,相信这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证据法,规定进法典,要求执法者在审讯中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通过"五听"结合其陈述,核实证据,然后进行判决。
(7)【◆题库问题◆】:[单选] 出土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有“天下谷源,人间陶本”之称的远古人类遗址是()
A.城头山遗址
B.高庙遗址
C.玉蟾岩遗址
D.彭头山遗址
A.城头山遗址
B.高庙遗址
C.玉蟾岩遗址
D.彭头山遗址
【◆参考答案◆】:A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南、北面官制
【◆参考答案◆】:辽朝为了对生产、生活方式各不相同的多民族实行有效的统治,经过长期的探索确立的官制。这种新体制是在辽世宗继位后形成的,中央行政机构分别隶属于南北二枢密院,称治体制真正确立了皇帝的绝对权威,将契丹部族纳入封建政治体制当中。
(9)【◆题库问题◆】:[单选] 在元朝统治时期,我国经济有所发展的几个方面是()①海外贸易②交通运输③纺织业④纸币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10)【◆题库问题◆】:[单选] 元杂剧作品有700多部,其中被称为“天下夺魁”的剧作是()。
A.A.《窦娥冤》B.《赵氏孤儿》C.《墙头马上》D.《西厢记》
A.A.《窦娥冤》B.《赵氏孤儿》C.《墙头马上》D.《西厢记》
【◆参考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