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 丢了官为什么常说丢了“乌纱帽”?
【◆参考答案◆】: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东晋成帝咸和九年(334),成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都戴一种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亦称"乌纱帽"。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服。隋唐时期,天子百官士庶都戴乌纱帽。但为适应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隋朝用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显示官职大小:一品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装饰玉块了。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据说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三年(1370)规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办公时,一律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也可戴乌纱帽。从此,"乌纱帽"遂成为官员的一种特有标志。此时的乌纱帽以藤丝或麻编成帽胎,涂上漆后,外裹黑纱,呈前高后低式,两侧各插一翅。而自明世宗朝开始,乌纱帽的双翅又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但等到清室统治巩固之后,遂下令将官员所戴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因此,丢了官也就常说丢了"乌纱帽"了。
(2)【◆题库问题◆】:[单选] 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古代戏剧大家是()。
A.关汉卿
B.王实甫
C.汤显祖
D.孔尚任
A.关汉卿
B.王实甫
C.汤显祖
D.孔尚任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问答题] 中国近代史上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参考答案◆】: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4)【◆题库问题◆】:[问答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蒋介石最终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5)【◆题库问题◆】:[单选]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较科学的说法是()
A.A.本土、多元B.西来C.以黄河流域为中心D.以长江流域为中心
A.A.本土、多元B.西来C.以黄河流域为中心D.以长江流域为中心
【◆参考答案◆】:A
(6)【◆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参考答案◆】:B
(7)【◆题库问题◆】:[填空题] 传统六书理论发展到近代之后,很多人对之提出疑义,对之进行了改造,进而有了新的汉字结构分析理论,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和()的“三书说”,以及()的“新六书说”。
【◆参考答案◆】:唐兰;裘锡圭;詹鄞鑫
(8)【◆题库问题◆】:[问答题] “县令”、“县长”、“知县”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
【◆参考答案◆】:先说县令,秦国的商鞅变法,合并那些小乡为县,县令就是县的长官。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形成,县属于郡,县令成为郡守的下属。而到了秦至南北朝时,县的行政长官有了大小区分,大县称令,小县称长。秦、汉法令规定,人口超过万户以上的县为大县,不足万户的县为小县。到了唐代,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代则经常派遣朝廷官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亦称"知县事",简称知县,如果当地驻有戍兵,知县则兼兵马都监或监押,兼管军事。到了明、清两代,知县就成为一县的正式长官了。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史实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参考答案◆】:利用史料理解史实;利用概念掌握史实;利用知识结构把握史实等。
(10)【◆题库问题◆】:[单选] 北京人遗址相当于考古学上()
A.旧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中期
C.旧石器时代晚期
D.新石器时代
A.旧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中期
C.旧石器时代晚期
D.新石器时代
【◆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