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在蒙古向南扩张的同时,还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三次西征中分别在位的大汗是()
A.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
B.成吉思汗、窝阔台、忽必烈
C.窝阔台、蒙哥、旭烈兀
D.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
A.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
B.成吉思汗、窝阔台、忽必烈
C.窝阔台、蒙哥、旭烈兀
D.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
【◆参考答案◆】:D
(2)【◆题库问题◆】:[问答题] 什么是变文?
【◆参考答案◆】:变文简称"变",是唐代通俗文学形式之一。它是在佛教僧侣所谓"唱导"的影响下,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志怪小说、杂赋等文学传统逐渐发展成熟的一种文体。郑振铎认为,"变文"的意义,和"演义"差不多,就是把古典的故事,重新再演说一番,变化一番,使人们容易明白。变文长期以来一直湮没无闻,直到敦煌藏经洞发现大批手抄写本变文以后,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变文包括讲唱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两类作品。讲唱佛经故事的变文,其内容主要是宣扬禅门佛理和封建迷信,有时还掺杂着儒家道德观念。表现形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故事展开之前先引一段经文,然后边说边唱。另一种是前面不引经文,直接讲唱佛经神变故事。变文在艺术形式上也有独特的创造,除了叙事曲折、描写生动、想象丰富、语言通俗外,体制上韵文与散文相结合是其重要特点。变文的韵句一般用七言诗,也夹杂三言、五言、六言句式。散文多为浅近的文言和四六骈语,也有使用口语白话的。变文对唐代文人创作,特别是传奇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影响。唐初传奇《游仙窟》通篇以散文叙事、以韵语对话,便与变文散韵夹杂、唱白并用的形式基本一致;而且描写细致生动,语言通俗易懂,也接近变文的风格。中唐时期的传奇《柳毅传》、《莺莺传》、《长恨歌传》等,都明显地受到变文的影响。此外,从唐代传奇到宋、元以后的话本、拟话本等白话小说,它们那种长篇铺陈叙事的表现手法,也是跟变文相通的。
(3)【◆题库问题◆】:[单选] “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参考答案◆】:B
(4)【◆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近代史而言,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最为复杂,对中国近代历史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国家关系是()
A.A中美
B.B中日
C.C中俄
D.D中印
A.A中美
B.B中日
C.C中俄
D.D中印
【◆参考答案◆】:B
(5)【◆题库问题◆】:[单选] 秦汉时期关中的水利工程中,连接泾水和渭水的是()
A.六辅渠
B.郑国渠
C.通济渠
D.白渠
A.六辅渠
B.郑国渠
C.通济渠
D.白渠
【◆参考答案◆】:D
(6)【◆题库问题◆】:[单选] 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反映的是()
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提高了各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各国的政局
C.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
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提高了各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各国的政局
C.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
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单选] 标志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事件是()。
A.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瓦窑堡会议的召开
D.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A.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瓦窑堡会议的召开
D.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参考答案◆】:B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更崇高。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囷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探究一:古代交往篇
【◆参考答案◆】:郑和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
【◆参考答案◆】:(1)明朝的建立和富强,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巨大的物质保证。(2)我国自秦汉以来就与南洋有密切的关系,为远洋航行提供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和航海人员。(3)造船技术的发达。(4)过去曾有人根据自己在海外的见闻写成书示之于众。如汪大渊的《岛夷志略》。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贞观之治”是怎么出现的?唐太宗起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贞观之治是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影响下出现的。唐太宗接受隋亡教训,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让农民有较多时间从事生产;他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他重视对人才的网罗和使用,如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并重视科举制度;他还下令房玄龄等完成唐律的制定工作;他善于纳谏,魏征提出的"兼听则明"、"居安思危"等,都被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