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填空题] 氏族公社是以()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共分两个阶段,即()阶段和父系氏族公阶段。
【◆参考答案◆】:血缘;母系氏族公社
(2)【◆题库问题◆】:[判断题] 士族与皇权的结合体是东晋政治的特点。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3)【◆题库问题◆】:[单选] 豪强势力来源于地方的()阶层。
A.草根
B.大地主
C.富商
D.巨贾
A.草根
B.大地主
C.富商
D.巨贾
【◆参考答案◆】:B
(4)【◆题库问题◆】:[单选] 对于金额在()万元以上的对公理财产品销售,各分支机构应该在销售完成前将销售文件在内的认购资料经公司业务部门负责人或经授权的相关人员进行审核。
A.100
B.200
C.500
D.1000
A.100
B.200
C.500
D.1000
【◆参考答案◆】:D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长乐老
【◆参考答案◆】:
即冯道,五代时,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辽的大臣。字可道,今河北沧州西人。唐末,冯道事幽州刘守光为参军,刘守光败后,冯道事李克用为掌书记。后唐庄宗以之为翰林学士,后任相。后晋时,冯道为首相,奉石敬瑭命献徽号于契丹。后晋废枢密使,权归中书,大小政事均由冯道处理。公元946年,契丹灭后晋,他为太傅。历后汉、后周两朝,皆为太师。他历五朝八姓十一帝,不离将、相、三公高位,容身保位,未尝谏诤。晚年自称"长乐老"。
即冯道,五代时,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辽的大臣。字可道,今河北沧州西人。唐末,冯道事幽州刘守光为参军,刘守光败后,冯道事李克用为掌书记。后唐庄宗以之为翰林学士,后任相。后晋时,冯道为首相,奉石敬瑭命献徽号于契丹。后晋废枢密使,权归中书,大小政事均由冯道处理。公元946年,契丹灭后晋,他为太傅。历后汉、后周两朝,皆为太师。他历五朝八姓十一帝,不离将、相、三公高位,容身保位,未尝谏诤。晚年自称"长乐老"。
(6)【◆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简述唐末农民战争的背景和特点。
【◆参考答案◆】:背景:1、唐朝后期严重的土地兼并。唐末,大批耕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全国半数以上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沦为逃户。统治者又巧立名目,对农民"竭泽而渔"。2、战祸连年。一百多年来,藩镇之间以及藩镇和政府间为争权夺利的征战,从未停止过。3、灾荒年月,依旧催交租税,百姓生活困苦不堪。4、唐朝廷尤其对食盐实行垄断,任意抬高盐价,许多贫民被迫淡食。私盐贩与朝廷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出现许多武装贩盐集团,他们有组织,有武装斗争经验,以王仙芝、黄巢为代表的盐贩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特点:1、时间长,规模大。唐末农民战争历时十年,席卷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陕西等十二省区,横扫半个中国。2、沉重打击了腐朽势力。黄巢军大杀贵族官吏,隋唐以来为世家大族所看重的谱牒之书在战火中大部毁失,从而对魏晋以来支配政治和社会的门阀世族制度以毁灭性的摧毁,这对五代、宋以后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产生了重大影响。3、面对唐末的社会矛盾,在经济上,农民军第一次提出了"均平"的口号。反映了农民对封建剥削的新的认识和主张。4、流动作战。由于领导人的身份经历,黄巢起义军长于流动作战,其作战路线由北向南、由南而北,机动灵活。面对唐廷在江北、中原集结大军的形势,黄巢采取流动作战方式,领兵渡江,向唐军力量薄弱的江南进军.先后攻下了江西、浙江许多州县。又进军岭南。岭南疫病流行,黄巢再次北上。最终占领洛阳,打进长安。但起义的失败也留下了教训:1、流动作战在一定时期是必要和合理的,但起义军始终未在占领地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必然使自己陷入无后方和无后勤保障的流寇境地。2、在占领长安后,没有乘胜追击,留下后患。3、起义队伍中混进了不少投机分子和野心家,起义军领导不力,将领动摇、妥协、叛变,不断挫伤了起义军的战斗力,最终导致失败。
(7)【◆题库问题◆】:[单选] “淝水之战”之后,()政权就瓦解了。
A.前赵
B.东晋
C.前秦
D.前魏
A.前赵
B.东晋
C.前秦
D.前魏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昭君出塞
【◆参考答案◆】: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人。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内附,请求和亲。王昭君自请远嫁匈奴。此即"昭君出塞"。此后,汉、匈长期友好相处。昭君和她的亲属几代人都曾为汉匈和好作出过积极贡献。"昭君出塞"后,汉匈关系密切,促进了匈奴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王昭君成为汉匈的和平使者。
(9)【◆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述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的异同。
【◆参考答案◆】: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是唐代实行的两种赋税制度。 (1)租庸调制是唐初实行的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税制度。它规定: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作调;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其服役,则每丁可按照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称作庸。这项赋税制度的推行,使农民能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生产,多少改善了农民的处境,对唐前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开元末年均田制破坏,这一制度渐不适用。安史之乱后,为两税法所代替。 (2)两税法是一项与庄园经济相适应的赋税制度。 内容是: ①取消租庸调以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 ②地税按田亩征收谷物。 ③户税按每户资产的多少分九等征钱,资产多者其税多,资产少者其税少。 ④对于工商业者三十税一(后改为十税一)。 ⑤按照“量出制入”的方法来确定赋税总额。收税的标准实际上是“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无论地税还是赋税都分为夏秋两季征收。 作用: ①它改变了按人丁户口征计的办法。以土地财产多少征税,使赋税负担相对合理,而且适应唐代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佃农大量存在的客观经济形势。 ②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③简化了税收的手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间环节对百姓的盘剥。 ④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唐王朝的实力,促成了所谓的“元和中兴”,它对唐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这种税制直到明代行一条鞭法后才被废除。
(10)【◆题库问题◆】:[单选] 独尊儒术的内涵包括()①注重改正朔易服饰的礼仪制度②推行民本思想指导下的限田政策③采纳官吏不得经商货殖的积极建议④重用礼法兼顾之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