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填空题] 东汉名医()被后世尊为医圣。(《伤寒杂病论》)
【◆参考答案◆】:张仲景
(2)【◆题库问题◆】:[填空题] 范缜所著的___是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
【◆参考答案◆】:神灭论
(3)【◆题库问题◆】:[判断题] 中国历史上朝代都城的建立是以定居某个位置为都城,并以都城为核心与周边形成核心地区。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4)【◆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东林党对明朝统治有什么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公元1604年,顾宪成等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等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形成了广泛社会影响。"三吴士绅"、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代表人物、东南城市势力、某些地方实力派等,一时都聚集在以东林书院为中心的东林派周围。时人称之为东林党。1.不讳言"党"及"朋党"理念的变化。东林党人对"朋"和"党"有了不同于前人的认识。他们不讳言"党",常以"吾党"自称。在他们的语汇中,"党",已不是"同乡"、"乡党"之意,而是"同道"、"同志"、"志同道合"之意。这一变化,显示出东林党人强烈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意识。在高攀龙、钱一本看来,小人可以有党,君子也可以有党。主张不要惧怕小人以"党"字倾君子,也没有必要以无党自命。自东林书院讲学始,由于参与者共同的思想倾向和一致的政治主张,地域界线被打破,形成了各地同道公认的领袖。这种"通乎天下"的联盟超出了以往文人结社、讲学的规模,其政治意图十分明显。2.控制国家权力的意向。英国两党曾因王位继承问题进行过长期的斗争,王位继承问题牵扯着深刻的宗教问题。明代万历朝国本问题,也影响着政局的发展方向,东林党人将立储看成天下之公事。万历十年(1582)以后的内阁,完全是皇帝的御用工具,因此东林党人与内阁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与皇帝的对抗。推举李三才入阁,即能表现出东林党人希望控制内阁的目的。李三才"诚世道所赖",是多数人利益的代表,是政治参与的体现。东林党希望在国家事务和体制运作中处于主要的地位,是近代因素出现后,君主权力衰落并被逐渐分解的必然过程,是民主形式发展史上的必然现象。3.东林党人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基础。社会集团划分的根本依据是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要求。在阶级划分上,东林党人虽然属于中、小地主阶层,但确切地说应是这一阶层中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这是他们思想上接近下层群众并拥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根本原因。天启朝冤狱大兴,东林党人以"撑住乾坤"的精神行了坚决的斗争。苏州市民公开反抗黑暗的专制统治,形成了带有暴力特征的反专制的社会政治运动。这一运动的自发性表明,东林党人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5)【◆题库问题◆】:[单选] 汉唐前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注意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③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6)【◆题库问题◆】:[单选]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宣扬明朝国威
B.与他国进行海上贸易
C.侵略他国
D.搜集各国珍宝
A.宣扬明朝国威
B.与他国进行海上贸易
C.侵略他国
D.搜集各国珍宝
【◆参考答案◆】:A
(7)【◆题库问题◆】:[填空题] 南朝皇帝中出身庶族,最有作为的皇帝是()
【◆参考答案◆】:刘裕
(8)【◆题库问题◆】:[填空题] 北宋禁军领导机构为三衙,三衙互不统属,只能领兵,没有调兵权;北宋主管全国军务的是枢密院,枢密院有(),但不直接领兵。
【◆参考答案◆】:调兵权
(9)【◆题库问题◆】:[填空题] 刘秀为加强中央集权,消弱三公权力,加强了()。
【◆参考答案◆】:尚书台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谶纬
【◆参考答案◆】:
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基础,以预占为特征的神学体系。谶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起源很早,战国时流行于秦、赵等国。秦末农民大起义曾利用这种迷信形式,如《史记•秦本纪》所载"亡秦者,胡也"的谶语,《陈涉世家》所载"篝火狐鸣"、"鱼腹帛书"的故事。西汉中期以后方士们采集、制造大量谶言,结集为书。与此同时,以《公羊传》、《尚书大传》、京房《易》学、《春秋繁露》等为代表的西汉今文经学,依据其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理论,解释社会政治现象,预占色彩日趋浓厚。哀、平之际,谶言迷信与今文经学中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神学合流,并吸收社会上流传已久的天文占、五行占、杂占、符命、五德终始等迷信形式,形成谶纬神学。
王莽代汉,光武中兴,都利用过谶纬中的图谶符命。东汉时成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想,极为盛行,亦称内学,经过官方学者整理删简,逐渐定型,以符瑞预占为主的称谶书,如《河图》、《洛书》、《论语谶》等;附会儒家经义以言灾祥符命的称纬书,如《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七经纬等。其内容实质并无很大区别。经过石渠阁、白虎观两次经学会议,逐步完成其与今文经学的结合。其中既充斥荒诞迷信的内容,又包含一些天文、历法、地理、农学、医学、乐律等方面的科学史资料。
如《尚书考灵曜》说:"地恒动不止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不觉也。"反映了当时朴素的地动假说。对于研究西汉后期至三国的政治生活、社会状况、思想、宗教、艺术、风俗,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其社会政治观所采取的五德相生说,及带有影射性的神秘谶言,具有很大的煽动性,在王朝更迭时往往被用做膺受天命的依据,加剧社会的动乱。魏晋以来,历代统治者数加禁毁,大部分已散失,难窥全貌。前人有数种辑本,以赵在翰《七纬》较佳。近年有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所辑《重修纬书集成》,最为完备。
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基础,以预占为特征的神学体系。谶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起源很早,战国时流行于秦、赵等国。秦末农民大起义曾利用这种迷信形式,如《史记•秦本纪》所载"亡秦者,胡也"的谶语,《陈涉世家》所载"篝火狐鸣"、"鱼腹帛书"的故事。西汉中期以后方士们采集、制造大量谶言,结集为书。与此同时,以《公羊传》、《尚书大传》、京房《易》学、《春秋繁露》等为代表的西汉今文经学,依据其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理论,解释社会政治现象,预占色彩日趋浓厚。哀、平之际,谶言迷信与今文经学中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神学合流,并吸收社会上流传已久的天文占、五行占、杂占、符命、五德终始等迷信形式,形成谶纬神学。
王莽代汉,光武中兴,都利用过谶纬中的图谶符命。东汉时成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想,极为盛行,亦称内学,经过官方学者整理删简,逐渐定型,以符瑞预占为主的称谶书,如《河图》、《洛书》、《论语谶》等;附会儒家经义以言灾祥符命的称纬书,如《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七经纬等。其内容实质并无很大区别。经过石渠阁、白虎观两次经学会议,逐步完成其与今文经学的结合。其中既充斥荒诞迷信的内容,又包含一些天文、历法、地理、农学、医学、乐律等方面的科学史资料。
如《尚书考灵曜》说:"地恒动不止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不觉也。"反映了当时朴素的地动假说。对于研究西汉后期至三国的政治生活、社会状况、思想、宗教、艺术、风俗,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其社会政治观所采取的五德相生说,及带有影射性的神秘谶言,具有很大的煽动性,在王朝更迭时往往被用做膺受天命的依据,加剧社会的动乱。魏晋以来,历代统治者数加禁毁,大部分已散失,难窥全貌。前人有数种辑本,以赵在翰《七纬》较佳。近年有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所辑《重修纬书集成》,最为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