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四等人制
【◆参考答案◆】:中国元代法定的民族等级制度。元代,蒙古贵族以少数民族统治阶级成为全国的统治者,为保持自己的特权地位和维护对人口远远超过本族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进一步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根据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后,分人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第一等蒙古人为国族。第二等为色目人。第三等汉人。第四等南人,指最后为元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汉人、南人绝大部分都是汉族。
(2)【◆题库问题◆】:[单选] 背水一战的典故来自()。
A.巨鹿之战
B.井陉之战
C.昆阳之战
D.城濮之战
A.巨鹿之战
B.井陉之战
C.昆阳之战
D.城濮之战
【◆参考答案◆】:B
(3)【◆题库问题◆】:[单选] 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是在()。
A.先秦
B.两汉
C.隋唐
D.宋明
A.先秦
B.两汉
C.隋唐
D.宋明
【◆参考答案◆】:B
(4)【◆题库问题◆】:[问答题] 图9纪录片揭开了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以上表述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错误,理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百万雄师下江南为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或百万雄师下江南是指渡江战役)。
(5)【◆题库问题◆】:[单选]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皇帝此举的意图是()
A.施恩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A.施恩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参考答案◆】:D
(6)【◆题库问题◆】:[单选] 《瀛寰志略》的作者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徐际畬
D.黄遵宪
A.林则徐
B.魏源
C.徐际畬
D.黄遵宪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问题与主义”之争
【◆参考答案◆】: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得到传播,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引起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反对。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31期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他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器都能做的事"。他主张"少谈些主义",是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胡适主张"多研究些问题",是反对"根本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主张一点一滴地进行改良。同年8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35期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他针对胡适反对"根本解决"的观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8)【◆题库问题◆】:[单选] 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一直推崇“仁者爱人”,注重以“仁爱”思想处理人际关系,下列语句体现出这一思想的有()。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③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④兼相爱,交相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9)【◆题库问题◆】:[问答题] 古代的礼服都是什么样子的?
【◆参考答案◆】:中国古代的服饰与礼制紧密结合,如祭祀着祭服、朝会着朝服、公务着公服、居丧着凶服等,服饰从质料、色彩、花纹、款式无不为礼制所规范,被赋予天道伦理和身份地位的诸多涵义,成为封建政治的图解和符号。传说,从黄帝尧舜到夏商西周时期的统治者都穿着一种上衣下裳的服装。《后汉书·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巛。乾巛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黄。"这种服装的样式和颜色是出于对天地的崇拜而产生的,故此,冠冕衣裳作为祭服之制沿用了两千多年。衣食住行秦始皇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以黑色为尊贵之色,并进一步规范礼服制度。两汉四百年间,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袍服的领子以袒领为主,大多裁成鸡心式,并以大袖为多,领、袖都饰有花边。唐代至明代最具时代特色的礼服是常服,它是内有夹层的圆(盘)领连体长衣。此服皇帝与官员均可穿着,前者着黄色,后者以绯、紫、绿色等区别等级。而明代对常服最大的改进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以后,朝廷要求文武官员袍服的胸前和后背各缀一方形补子,文官用飞禽,武官用走兽,以示区别,"衣冠禽兽"之称由此得来。此制被后来的清朝所沿用,称为"补服"。明万历孝靖皇后凤冠到了清朝,礼服制度在保留满洲习俗礼仪的同时,吸收了汉族服饰中的一些特点,但彻底废弃了冠冕衣裳为祭祀之服,以及通天冠、绛纱袍服的传统制度。
(10)【◆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儒教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体现了中国文化怎样的特质?
【◆参考答案◆】:儒学立教的根本是立足于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换言之,在儒家学者看来,人在人世所肩负的伦理义务和道德责任就是人生存的根本价值和意义,就是"性天之尊"所赋予人的天命,它本身就具有自身的圆满性和价值的绝对性。因此,儒家学者孜孜以求的精神觉悟、至圣人格,最终都是蕴藏在人伦日常生活之中的,从来没有走向远遁山林、不问世事。儒教的"天道"、圣境最终都是归于现世人生的。儒教传统具有宗教性与世俗性相融相混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