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以下对于明清时期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传播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②造成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兴起③企图使中国人皈依基督教④对于明清的科技有一定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2)【◆题库问题◆】:[填空题] 蒙古四大汗国是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
【◆参考答案◆】:窝阔台汗国
(3)【◆题库问题◆】:[填空题] 唐太宗很重视听取大臣的意见,常对太宗进言的大臣以()最为著名。
【◆参考答案◆】:魏征
(4)【◆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各项关于医学家张仲景成就的述评中,正确的是()。
A.提出中医的传统诊断法
B.总结了中医药物学的理论
C.其著作是后世中医经典
D.其著作是中国最早的医书
A.提出中医的传统诊断法
B.总结了中医药物学的理论
C.其著作是后世中医经典
D.其著作是中国最早的医书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判断题] 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6)【◆题库问题◆】:[单选] 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
A.骆驼
B.牦牛
C.马
A.骆驼
B.牦牛
C.马
【◆参考答案◆】:A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耗羡归公
【◆参考答案◆】:雍正年间推行的一项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耗羡的征收和使用是明代及清代前期相沿数百年的一项弊政。所谓耗羡,又叫火耗,是指在征收正项赋税钱粮之外的附加税。雍正即位后,提出了耗羡归公。耗羡归公之后,收入由政府统一管理使用,用途主要有四:一是作为官员的养廉银,二是弥补地方亏空,三是弥补国家亏空,四是留作地方公用。雍正帝实施的耗羡归公这一举措,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耗羡归公扭转了康熙王朝后期滥征加派的歪风,澄清了吏治;大幅度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从而为后来的改革措施出台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8)【◆题库问题◆】:[填空题] 明末天启年间,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形成了()与()的斗争。
【◆参考答案◆】:东林党;阉党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六镇
【◆参考答案◆】:
北魏统治时期,经常受到北方强大游牧民族柔然的威胁。当北魏大军南下作战时,柔然骑兵就经常侵入北魏境内。为了拱卫首都平城,防御柔然的侵扰,北魏前期,就曾在平城以北边境设置了六个军镇,自西而东分别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及怀荒。六镇扼守交通要道,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北魏前期和中期,对六镇十分重视,边镇置都大将及僚属,镇下置戍,镇兵巡行防戍。六镇将领全部由鲜卑贵族担任,戍防军人则主要是鲜卑人或来自中原的「强宗子弟」。
仅沃野一镇,就有镇将、僚吏八百余人。北方另一游牧民族高车,亦先后有数十万人归附北魏,并也被安置在六镇地区。北魏后期,特别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北魏王朝着重经营中原,六镇的战略地位相对减弱,六镇将士的社会地位也日渐低下。鲜卑贵族子弟受到歧视,仕途艰难。这一时期被派往防戍六镇的人,多为流犯或死囚,称为「府户」、「兵户」,与六镇将士统称为「镇户」。北魏后期,社会矛盾逐步激化,最终引发了六镇起事。起事失败后,六镇兵民二十万被遣散到河北的定、冀、瀛三州,六镇从此废弃
北魏统治时期,经常受到北方强大游牧民族柔然的威胁。当北魏大军南下作战时,柔然骑兵就经常侵入北魏境内。为了拱卫首都平城,防御柔然的侵扰,北魏前期,就曾在平城以北边境设置了六个军镇,自西而东分别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及怀荒。六镇扼守交通要道,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北魏前期和中期,对六镇十分重视,边镇置都大将及僚属,镇下置戍,镇兵巡行防戍。六镇将领全部由鲜卑贵族担任,戍防军人则主要是鲜卑人或来自中原的「强宗子弟」。
仅沃野一镇,就有镇将、僚吏八百余人。北方另一游牧民族高车,亦先后有数十万人归附北魏,并也被安置在六镇地区。北魏后期,特别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北魏王朝着重经营中原,六镇的战略地位相对减弱,六镇将士的社会地位也日渐低下。鲜卑贵族子弟受到歧视,仕途艰难。这一时期被派往防戍六镇的人,多为流犯或死囚,称为「府户」、「兵户」,与六镇将士统称为「镇户」。北魏后期,社会矛盾逐步激化,最终引发了六镇起事。起事失败后,六镇兵民二十万被遣散到河北的定、冀、瀛三州,六镇从此废弃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元和郡县图志》
【◆参考答案◆】:
书名,即《元和郡县志》的原名。唐李吉甫撰。四十卷,目录两卷。书成于元和八年(813)。仿《括地志》体例,以元和时全国行政区划为准,依十道分卷,据四十七镇分篇,篇首各冠地图。分叙以府州为单位,大抵首列户名,次叙沿革,继以府境八至、贡赋,终以辖县建置、去州府里程、山川、河流、城邑、名胜、古迹及历代大事。凡垦田、监牧地、水利设施、工矿盐政、军事设施、病马配备、重要关亭寨障,无不叙及。所记开元、元和户数、乡数、贡物名品、各地境界及去长安里程,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书名,即《元和郡县志》的原名。唐李吉甫撰。四十卷,目录两卷。书成于元和八年(813)。仿《括地志》体例,以元和时全国行政区划为准,依十道分卷,据四十七镇分篇,篇首各冠地图。分叙以府州为单位,大抵首列户名,次叙沿革,继以府境八至、贡赋,终以辖县建置、去州府里程、山川、河流、城邑、名胜、古迹及历代大事。凡垦田、监牧地、水利设施、工矿盐政、军事设施、病马配备、重要关亭寨障,无不叙及。所记开元、元和户数、乡数、贡物名品、各地境界及去长安里程,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