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是什么?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是什么?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是什么?

(1)【◆题库问题◆】:[问答题] 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是什么?

【◆参考答案◆】:
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

(2)【◆题库问题◆】:[填空题] 创办于1928年的()是安徽近代比较完备的高等学府,刘文典韦首任校长。

【◆参考答案◆】:安徽大学

(3)【◆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如何理解和评价儒家的“贵和尚中”思想?

【◆参考答案◆】:贵和尚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一个本质性区别。贵和尚中虽然并不是儒家独有的思想,但是只是在儒家那里,贵和尚中的思想才得到最充分的阐释,并发展为一种规范和境界。在儒家看来,"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西周末年的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就是说不同因素配合均衡,和谐统一,最利于事物健康生长发展;而相同因素虽完全一致,却丧失了内在生命力。孔子继承了这种重和去同思想,要求君子一方面以"和为贵"(《论语•学而》),一方面又要把握和坚持"和而不同"(《论语•子路》)、"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周而不比"(《论语•为政》)。而且儒家还将其提升到"道"的哲学高度,构想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将行而不悖"(《中庸》)的"太和"境界。"太和"的观念源自《易传》,即至高无上的和谐状态。不过,张载指出:"太和所谓道,中涵浮现、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氤氲相荡胜负屈伸之始"(《正蒙•太和》)。就是说,这种和谐是蕴涵诸多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消长、转化过程的和谐。儒家将这种重和去同之"道",广泛应用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既包含君臣、派别、朝野、父子、亲友、邻里等各种关系,也包括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本国与外国的关系。儒家还将这一思想应用贯彻到思想学术领域,在坚持自己基本观念、核心思想前提下,不仅对儒学产生以前的思想文化遗产采取批判继承态度,也对道、法、佛、阴阳五行等家思想进行批判吸收、融汇兼容,从而不断充实完善、更新发展自己。佛道等家虽也有对它家学说的兼容渗透,但不及儒学,故儒学能成其大。这也鲜明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有容乃大"的宏伟气魄。如何才能实现"和"呢?孔子将(《尚书•大禹谟》)中的"允执厥中"思想继承并提升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后来,宋明理学从哲学角度对"中庸"进行阐释发挥,朱熹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中庸"被儒家视为贯穿万物万事的"道"和"理"。"中"指事物的"度",即不偏不倚,不过度也无不及。"中"也指对事物的态度,既不"狂",也不"狷"。"中"还指人对事物处理原则与方法,"一阴一阳之谓道……善为之者,损其有余,益其不足;抑其太过,举其不及,大要归诸中和而已矣"(《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答李大卿书》),凡事叩其两端而取中,便能实现和,保证和谐。在中国文化中影响久远的中庸之道是一种调节社会矛盾、使之达到中和状态的高级哲理。虽然也包涵有不偏不倚、允当适度之意,但在实行时,也常在是非、善恶、美丑间兼顾,甚至抹杀界限,力图使对立双方达成平衡,求得经久不渝的稳定。而且儒家还主张"中"以"礼"为原则,"礼"对"和"有制约指导作用,"中庸之道"便显示出保守性。不过,贵和尚中思想的积极作用和影响还是主导方面的。它使得中国人着力维护集体利益,求大同存小异,保持人际关系和谐,注重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这无论对国家、集体还是个人的生存发展都是有益的。同时也培养了中华民族崇尚团结、热爱和平的价值观。它还教中国人为人处事力求中正适度,把握好分寸火候,防止因走极端而走向反面。

(4)【◆题库问题◆】:[单选] 上海的实业家们的理想信念更接近()
A.保守派
B.革命派
C.立宪派
D.北洋派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填空题] 断裂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自近代以来发生了两次大的断裂,一次是五四运动,另一次则是()。

【◆参考答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6)【◆题库问题◆】:[单选] 读下表:分析2003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世界排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A.实行包产到户
B.设立经济特区
C.实行改革开放
D.国有企业改革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30—40年代,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苏联进行的卫国战争,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欧洲主战场。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战斗中浴血奋战相互支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材料二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说过:“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消失”„„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七次会议经过表决通过,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参考答案◆】:共同原因: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人民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8)【◆题库问题◆】:[填空题] 1931年7---8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在()、()指挥下,采取“避敌主力,(),乘胜追歼”的方针,歼敌3万余人,取得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参考答案◆】:毛泽东、朱德 、打其虚弱

(9)【◆题库问题◆】:[单选] 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参考答案◆】:C

(10)【◆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哪一项制度不是战国时代开始推行的?()
A."上计"制度
B."玺书"制度
C.俸禄制度
D.军功入仕制度

【◆参考答案◆】:B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小豌豆-答案网 » 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是什么?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