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资料记载,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我国人口达到1亿,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突破2亿,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据有关资料记载,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我国人口达到1亿,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突破2亿,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据有关资料记载,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我国人口达到1亿,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突破2亿,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

(1)【◆题库问题◆】:[单选] 据有关资料记载,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我国人口达到1亿,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突破2亿,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越过3亿,1834年(道光十四年)超过4亿。下列各项与上述人口变化原因无关的是()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清管辖区域扩大
C.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农耕面积大量增加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单选] “河北胡化”的观点是著名史学家()提出的。
A.宫崎市定
B.高华
C.陈寅恪
D.以上各项都不是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夏小正》

【◆参考答案◆】: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献之一,也是现存采用夏时最早的历书。隋代以前,它只是西汉戴德汇编的《大戴礼记》中的一篇,以后出现了单行本,在《隋书?经籍志》中第一次被单独著录。《礼记?礼运》:"孔子曰……吾得夏时焉",郑玄注:"得夏四时之书",即《夏小正》。从北宋至清代,研究者有十余家。《夏小正》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全文共四百多字。它的内容是按一年十二个月,分别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特别是生产方面的大事。书中反映当时的农业生产的内容包括谷物、纤维植物、染料、园艺作物的种植,蚕桑,畜牧和采集、渔猎;蚕桑和养马颇受重视;马的阉割,染料的蓝和园艺作物的芸、桃、杏等的栽培,均为首次见于记载。《夏小正》文句简奥不下于甲骨文,大多数是二字、三字或四字为一完整句子。其指时标志,以动植物变化为主,用以指时的标准星象都是一些比较容易看到的亮星,如辰参、织女等。缺少十一月、十二月和二月的星象记载。还没有出现四季和节气的概念。《夏小正》记载的生产事项,包括农耕、渔猎、采集、蚕桑、畜牧等,但无一字提到"百工之事",这是社会分工还不发达的反映。所有这些,表明《夏小正》历法的原始和时代的古老。

(4)【◆题库问题◆】:[填空题] 公元年97年,()奉班超之命出使大秦国。

【◆参考答案◆】:甘英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魏征

【◆参考答案◆】:生于580年,卒于643年,字玄成。汉族,巨鹿人,唐太宗时著名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6)【◆题库问题◆】:[填空题] 隋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军逐渐汇合---河北起义军、江淮起义军、().

【◆参考答案◆】:瓦岗起义军

(7)【◆题库问题◆】:[单选]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诞生于()。
A.汉代
B.战国时期
C.周代
D.商代

【◆参考答案◆】:B

(8)【◆题库问题◆】:[填空题] 明末统治集团内部党争激烈,各派争斗先后围绕“争国本”、“梃击案”、“红丸案”、“()”展开。

【◆参考答案◆】:移宫案

(9)【◆题库问题◆】:[单选] 秦始皇实施一系列严厉的治国措施的目的是:()
A.上下一致
B.以皇帝为核心
C.形成一个上下有序的运作机制
D.上述三项都对

【◆参考答案◆】:D

(10)【◆题库问题◆】:[单选] 与西亚地区的交流对于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丰富了古代人民文化艺术生活②促进了我国四大发明的形成②发展了对外贸易,丰富了物产④在我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小豌豆-答案网 » 据有关资料记载,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我国人口达到1亿,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突破2亿,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