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在我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党中央提出方针、政策,国务院拟定实施方案,全国人大审议,全国政协讨论,予以修改、完善。最后,全国人大做出决议。这说明()。
A.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B.党中央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党中央的执行机关
C.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的决定上升为国家意志
D.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国家政权,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是行使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
A.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B.党中央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党中央的执行机关
C.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的决定上升为国家意志
D.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国家政权,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是行使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单选] 西汉诸侯国的政权机构和中央基本上相同,其中需要中央直接任命的有()
A.太傅和丞相
B.太傅和司马
C.丞相和御史
D.司马和御史
A.太傅和丞相
B.太傅和司马
C.丞相和御史
D.司马和御史
【◆参考答案◆】:A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中共西湖特别会议
【◆参考答案◆】: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问题。会议决定在国民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改组的前提下,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即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与国民党的合作,从而解决了国共合作的方式问题。这是国共合作酝酿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发展。
(4)【◆题库问题◆】:[多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发展迅速,其中,发展最快的是()。
A.缫丝业
B.纺织业
C.火柴业
D.面粉业
A.缫丝业
B.纺织业
C.火柴业
D.面粉业
【◆参考答案◆】:B, D
(5)【◆题库问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统治者如果不以法律而是以他的意志作为统治的准则,如果他的命令和行动不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财产,而是以满足他的野心、贪欲和其他不正当的欲望为目的,那就是暴政。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以前,工业国家工人收入低微,物质生活贫苦。许多工人家庭常年只能吃黑面包,缺乏基本的营养。全家几代十几口挤在一间小屋,虽然劳碌终日,却只能求得温饱,遇到涨价、失业、生病、工伤,往往债务缠身,赊欠无门,连简陋的家具也送进当铺。而资本家的财富却“令人陶醉地增长”,他们生活悠闲,过着奢华的生活。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参考答案◆】:先进的思想理论推动了社会发展;正确的思想对社会变革起着指导作用;社会问题的存在促使新思想产生和发展。
(6)【◆题库问题◆】:[单选] 1945年5月8日中国《新华日报》消息:经过了五年八个月零六天的欧洲战争,终于在民主国家全盘而彻底的胜利中结束了。“彻底的胜利”是指()
A.打败了日本法西斯
B.打败了同盟国集团
C.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D.打败了拿破仑帝国
A.打败了日本法西斯
B.打败了同盟国集团
C.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D.打败了拿破仑帝国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单选] 唐朝输往朝鲜的货物有()①丝绸②茶叶③铁器④瓷器⑤人参⑥药材⑦书籍
A.①②④⑥⑦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⑦
D.②③④⑥
A.①②④⑥⑦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⑦
D.②③④⑥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单选] 海国图志》成书后,“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这部书()
A.学习西方的主张打击了守旧派的盲目自大
B.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与顽固守旧思想相违背
C."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D.暴力革命的主张危及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A.学习西方的主张打击了守旧派的盲目自大
B.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与顽固守旧思想相违背
C."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D.暴力革命的主张危及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参考答案◆】:A
(9)【◆题库问题◆】:[单选] 成语“鸡鸣狗盗”与战国四公子哪个相关?()
A.齐孟尝君
B.赵平原君
C.魏信陵君
D.楚春申君
A.齐孟尝君
B.赵平原君
C.魏信陵君
D.楚春申君
【◆参考答案◆】:A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作为文学体裁的赋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重要的文体,主要用铺陈夸张的手法,体物写志,辞藻华丽但不能歌唱。它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继承《诗经》、《楚辞》的赋颂传统,兼收战国纵横之文和先秦诸子作品的铺张恣肆之风,是一种综合的新文体。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代称为汉赋四大家。诗和赋的区别本来是很明显的:诗者缘情,赋者体物;诗不忌简,赋不厌繁;诗之妙在内敛,赋之妙在铺陈;诗之用在寄兴,赋之用在炫博。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赋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见端倪。赋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更甚于诗。赋按体裁形式可分为骚体赋(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散体大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为代表)和抒情小赋(张衡的《归田赋》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