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 抽陀螺为何又叫“抽贱骨头”?
【◆参考答案◆】:抽陀螺,是一种民间传统游戏,历史悠久,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前)中曾出土陶制小陀螺。“陀螺”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明朝,刘侗、于弈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中有“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的记载。陀螺有陶制、木制、竹制、石制多种,以木制居多。木制陀螺为圆锥形,上大下小,锥端常加铁钉或钢珠。玩时,以绳绕陀螺使其旋于地,再以绳抽打,使之旋转不停。抽打得越狠旋得越快,故又称“抽贱骨头”。到明朝以后,陀螺已成为一种颇受儿童喜爱的游戏。有些玩技好的孩子,可一人同时抽打2至3个陀螺,亦可2至3人同时各抽陀螺,转的时间最长者为胜。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侵占了北京城,不少汉奸助纣为虐,老百姓就借抽陀螺时出气儿,一边抽一边说:“抽汉奸,打汉奸,打败日本,打汉奸。”“抽汉奸,打汉奸,棒子面涨一千。”以解心头之愤恨。
(2)【◆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著作最早对日本有明确记载的是()。
A.《汉书》
B.《后汉书》
C.《三国志》
D.《后唐书》
A.《汉书》
B.《后汉书》
C.《三国志》
D.《后唐书》
【◆参考答案◆】:A
(3)【◆题库问题◆】:[单选] 秦始皇时期派出经略西南夷的将领是()
A.常颊
B.庄踽
C.蒙毅
D.蒙恬
A.常颊
B.庄踽
C.蒙毅
D.蒙恬
【◆参考答案◆】:C
(4)【◆题库问题◆】:[单选] 下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它的作者是()
A.郦道元
B.顾恺之
C.贾思勰
D.祖冲之
A.郦道元
B.顾恺之
C.贾思勰
D.祖冲之
【◆参考答案◆】:A
(5)【◆题库问题◆】:[单选] 唐初,突厥贵族对内地不断侵扰。假如你是那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作战计划,接下来你会()
A.交皇帝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内阁处理
A.交皇帝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内阁处理
【◆参考答案◆】:B
(6)【◆题库问题◆】:[单选] 宋明理学中,心学体系里最著名的思想家是陆九渊和()。
A.张载
B.朱熹
C.王阳明
D.戴震
A.张载
B.朱熹
C.王阳明
D.戴震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五均赊贷
【◆参考答案◆】:新莽实行的经济垄断政策,为"六管"之一。《周礼》有赊贷之法,《乐语》有"五均"之官。王莽托古改制,以为管理物价、负责税收及赊贷。其法于长安东、西两市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五大城市设均输官,改原来的市令、长为五均司市师,下设交易丞五人,司平衡物价,设钱府丞一人,司税收及赊贷。所谓平衡物价实为贱买贵卖,从中渔利,收税范围遍及各业,凡工商渔采畜牧,以及医巫卜祝等无一或免。官府赊贷虽取息略轻,但过期不还,罚作罪徒。实行的结果是"奸吏猾民并侵,众庶各不安生"。社会矛盾激化,加速新朝灭亡。
(8)【◆题库问题◆】:[问答题] 明清之际为何流行戴六合帽?
【◆参考答案◆】:古时候,戴冠是上层男子的特权,下层男子只能戴巾、帻(zã)或帽。到了明代,巾帽式样繁多,而民间使用最为广泛的是网巾、平定四方巾和六合帽。六合帽,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创自洪武年间(1368~1398),世人皆可戴之。六合帽,又称六合一统帽,也称六合巾、小帽、圆帽等,是以罗缎、马尾或人发所做,裁为六瓣,缝合一体,下缀一道一寸左右的帽檐。"六合"指天地东西南北,"六合一统"有天地四方由皇帝一人统帅、统领之意,此帽以"六合一统"为名,取意安定和睦,天下归一。由于此帽在政治上有一定象征意义,因此由政府规定成为全国通行的帽式,通常用于市民百姓,而官吏家居时也可戴服。六合帽影响深远,瓜皮帽即是沿袭其制。满族入关以后,受汉族传统文化影响,也取其"六合一统"之意,加之清朝的发辫,戴起来亦很方便,因此开始流行戴用此帽。因此帽分成六瓣,半圆形状如半个西瓜皮,俗称"瓜皮帽"。清代谈迁《枣林杂俎》:"清时小帽,俗称瓜皮帽,不知其来久矣。瓜皮帽或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前。"明朝六合帽顶只许用水晶、香木。到清朝一般用丝绦结顶,讲究的用金银线结顶,也有用玉顶或红珊瑚顶的,如遇丧事,帽顶则用黑或白。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科学玄学之争
【◆参考答案◆】:1924年由张君励、丁文江之间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关系的辩论而引发的一场论战。张君励主张科学于人生观无能为力;丁文江、胡适坚持科学的方法可以解决人生观的问题;梁启超、范寿康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的全部,理智的部分可以由科学解决,情感的部分非科学所能解决;陈独秀主张以唯物史观作指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这场论战的实质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中西方文化关系问题。
(10)【◆题库问题◆】:[单选] 《四洲志》是由()编译的。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张之洞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张之洞
【◆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