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①《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②珍珠港事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③古巴导弹危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④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2)【◆题库问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正因为时代、角度不同,所以对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文化活动都会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材料二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参考答案◆】:不同评价:材料一在肯定其对封建政权长期巩固所起作用的同时,主要强调它对文化发展的危害;材料二肯定了独尊儒术对统一思想,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3)【◆题库问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岩仓使团离开日本赴欧洲考察。材料二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参考答案◆】:恐惧: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4)【◆题库问题◆】:[问答题] 玄言诗中有多少“玄”的东西?
【◆参考答案◆】:玄言诗发端自魏正始时代。西晋著名玄学家不善作诗,故只有少数诗人以玄言入诗。东晋中期是玄言诗的成熟和高潮期。东晋末叶,玄言诗已经式微了。玄言诗的"玄",一是指在内容上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二是指在表达上抽象玄虚,淡乎寡味,纯以韵语敷述玄理,背离了艺术表现的形象、情感等原则。例如孙绰的《答许询》,满篇是道、神、玄风、蒙园等玄学词语,确乎"平典似《道德论》"。这种不同于前代的东晋特有诗风,不但直接启发影响了陶渊明平淡自然之风格,而且对后代文人诗歌中冲淡自然、旷达闲适风格的影响至为深远。同时,玄言诗人对山水的体悟与描写,也为晋宋之际山水诗的发展提供了审美心理和创作方面的准备。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行动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文件指出,积极利用现有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右图所示材料二史学研究者在评价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汗血马、佛教、音乐、雕塑等也纷纷东来。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材料三如右图所示材料四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欧盟总部,这也是中国国家元首首访欧盟总部。习近平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时强调,推进中欧关系,合作共赢是关键。围绕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打造更全面、更强劲、更高端的合作。材料五1985年3月,邓小平高瞻远瞩的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维护和平与繁荣经济,是各国人民普遍关心的大事。根据这样的判断,中国广泛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以更积极更活跃的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西汉末年;蔡伦。
(6)【◆题库问题◆】:[单选] 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时说:“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实际指()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参考答案◆】:A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土木堡之变
【◆参考答案◆】:
指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英宗被俘事件。明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制造衅端。遂于这年七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东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攻辽东;西路,派别将进攻甘州(甘肃张掖);中路为进攻的重点,又分为两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统率,直攻宣府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也先进攻大同的一路,"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明史纪事本末》卷32《土木之变》)。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于猫儿庄。大同前线的败报不断传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准备亲征。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但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7月16日,英宗和王振率50余万大军从北京出发,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19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8月1日,明军进到大同。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时经过其家乡蔚州"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3万骑兵被"杀掠殆尽"。13日,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土木堡地高无水,将士饥渴疲劳,仓猝应战。瓦剌军四面围攻,骑兵蹂阵而入,挥长刀砍杀明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于是明军士兵"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朱祁镇与亲兵乘车突围,不得出,被俘。随征大军几乎全部战死,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以棰棰死。明50万大军,"死伤过半"。这次战役,明史上称为"土木之败"。这次大败影响深远,成为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
指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英宗被俘事件。明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制造衅端。遂于这年七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东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攻辽东;西路,派别将进攻甘州(甘肃张掖);中路为进攻的重点,又分为两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统率,直攻宣府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也先进攻大同的一路,"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明史纪事本末》卷32《土木之变》)。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于猫儿庄。大同前线的败报不断传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准备亲征。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但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7月16日,英宗和王振率50余万大军从北京出发,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19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8月1日,明军进到大同。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时经过其家乡蔚州"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3万骑兵被"杀掠殆尽"。13日,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土木堡地高无水,将士饥渴疲劳,仓猝应战。瓦剌军四面围攻,骑兵蹂阵而入,挥长刀砍杀明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于是明军士兵"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朱祁镇与亲兵乘车突围,不得出,被俘。随征大军几乎全部战死,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以棰棰死。明50万大军,"死伤过半"。这次战役,明史上称为"土木之败"。这次大败影响深远,成为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
(8)【◆题库问题◆】:[单选] 与右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考答案◆】:B
(9)【◆题库问题◆】:[单选]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诗中北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尧
B.舜
C.禹
D.炎帝和皇帝
A.尧
B.舜
C.禹
D.炎帝和皇帝
【◆参考答案◆】:D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刺史
【◆参考答案◆】:
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为了抑制地方豪强,于元丰五年(前106年)将全国除靠近京师的七个郡以外的地区,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叫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名。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置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起到监察郡国的作用。刺史监察对象是地方上的郡国长吏,权利极重,但并不直接处理地方政务。刺史的设置是既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又不妨碍地方正常行政的有效措施。
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为了抑制地方豪强,于元丰五年(前106年)将全国除靠近京师的七个郡以外的地区,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叫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名。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置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起到监察郡国的作用。刺史监察对象是地方上的郡国长吏,权利极重,但并不直接处理地方政务。刺史的设置是既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又不妨碍地方正常行政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