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先后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下列属于军事工业的是()
A.汉阳铁厂
B.开平矿务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A.汉阳铁厂
B.开平矿务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参考答案◆】:C
(2)【◆题库问题◆】:[问答题] 丢了官为什么常说丢了“乌纱帽”?
【◆参考答案◆】: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东晋成帝咸和九年(334),成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都戴一种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亦称"乌纱帽"。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服。隋唐时期,天子百官士庶都戴乌纱帽。但为适应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隋朝用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显示官职大小:一品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装饰玉块了。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据说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三年(1370)规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办公时,一律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也可戴乌纱帽。从此,"乌纱帽"遂成为官员的一种特有标志。此时的乌纱帽以藤丝或麻编成帽胎,涂上漆后,外裹黑纱,呈前高后低式,两侧各插一翅。而自明世宗朝开始,乌纱帽的双翅又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但等到清室统治巩固之后,遂下令将官员所戴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因此,丢了官也就常说丢了"乌纱帽"了。
(3)【◆题库问题◆】:[问答题] “扛鼎之作”中的“扛鼎”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现在,人们常常用成语"扛鼎之作"来形容花大力气完成的影响大、意义深远的作品。那么"扛鼎"原指什么呢?扛鼎是中国古代举重运动,古人扛鼎,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单手举,一种是双手举。单手举,即用一只手抓住鼎的一足,把它举起来;双手举,即用双手抓住鼎的双耳,把鼎翻过来,使鼎足朝天,然后举过头顶即可。鼎,原是古代的炊器,多用青铜等金属铸成。有圆形,三足两耳的;也有长方形,四足的,最早用于烹煮牲畜,以供祭祀用。古代宫殿前均有摆设。其重量一般约一千余斤。扛鼎所用多为中小型鼎。战国时,秦国举鼎力士最多。西汉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中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秦国用封官奖励的办法招募了许多大力士,如著名的乌获当上了将军,任鄙被封为汉中郡太守,都是高官厚禄了。扛鼎运动在汉代较为流行,张衡在《西京赋》中描述百戏场面时也说:"程角抵之妙戏,乌获扛鼎,都卢寻幢。"可见,在东汉时期,扛鼎仍是一种重要的百戏表演项目。唐宋以后,随着石担、石锁等举重器械的产生和发展,扛鼎便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4)【◆题库问题◆】:[单选] 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A.20世纪前期
B.20世纪后期
C.21世纪前期
D.21世纪后期
A.20世纪前期
B.20世纪后期
C.21世纪前期
D.21世纪后期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单选] 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失败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辛酉政变
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戊戌政变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辛酉政变
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戊戌政变
【◆参考答案◆】:C
(6)【◆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述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
【◆参考答案◆】:
(1)第一次是"问题与主义"的论战。资产阶级右翼的代表胡适于1919年7月在《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从资产阶级实用主义观点出发,在反对"空谈主义"的幌子下,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攻击马克思主义是"外来"的"进口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在"多研究些问题"的幌子下,宣扬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道路,主张对社会进行一点一滴的改良,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同年8月,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批驳胡适的论点,指出,要研究问题就离不开主义和方法;中国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场论战的实质是要不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根本改造。通过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阵地。
(2)第二次是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1920年,以张东荪、梁启超为代表的基尔特社会主义者,一方面虚伪地宣称"资本主义必倒,社会主义必兴",另一方面又鼓吹中国的出路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开发实业,发展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道路与前途。针对此,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等以《新青年》等刊物为主要阵地发表文章,严厉地批驳了张、梁的反动谬论,指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要彻底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无产阶级必须实行暴力革命,实现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解放中国的真正出路;还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已成长起来,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这次斗争的实质是:中国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论战的结果,划清了真假社会主义的界限,明确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
(3)关于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主张"绝对自由",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反对一切国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1920年起,陈独秀、李达、蔡和森等发表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出发,指出,要消灭阶级,必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绝对自由"在理论上是荒谬的。是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这次论战的实质是:要不要无产阶级专政,要不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通过论战,在中国解决了四个根本问题:中国革命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革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国革命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论战使马列主义越来越深入人心,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扫清了思想障碍。
(1)第一次是"问题与主义"的论战。资产阶级右翼的代表胡适于1919年7月在《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从资产阶级实用主义观点出发,在反对"空谈主义"的幌子下,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攻击马克思主义是"外来"的"进口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在"多研究些问题"的幌子下,宣扬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道路,主张对社会进行一点一滴的改良,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同年8月,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批驳胡适的论点,指出,要研究问题就离不开主义和方法;中国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场论战的实质是要不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根本改造。通过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阵地。
(2)第二次是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1920年,以张东荪、梁启超为代表的基尔特社会主义者,一方面虚伪地宣称"资本主义必倒,社会主义必兴",另一方面又鼓吹中国的出路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开发实业,发展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道路与前途。针对此,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等以《新青年》等刊物为主要阵地发表文章,严厉地批驳了张、梁的反动谬论,指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要彻底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无产阶级必须实行暴力革命,实现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解放中国的真正出路;还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已成长起来,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这次斗争的实质是:中国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论战的结果,划清了真假社会主义的界限,明确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
(3)关于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主张"绝对自由",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反对一切国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1920年起,陈独秀、李达、蔡和森等发表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出发,指出,要消灭阶级,必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绝对自由"在理论上是荒谬的。是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这次论战的实质是:要不要无产阶级专政,要不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通过论战,在中国解决了四个根本问题:中国革命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革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国革命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论战使马列主义越来越深入人心,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扫清了思想障碍。
(7)【◆题库问题◆】:[单选]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领导这场斗争的是()
A.魏源
B.林则徐
C.严复
D.邓世昌
A.魏源
B.林则徐
C.严复
D.邓世昌
【◆参考答案◆】:B
(8)【◆题库问题◆】:[单选] 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是()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道德经》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道德经》
【◆参考答案◆】:A
(9)【◆题库问题◆】:[填空题] 1924年5月,黄埔军校建立,担任政治部主任的是共产党()。
【◆参考答案◆】:周恩来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美国是当今世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国家,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途径感知美国历史,借鉴美国崛起的经验,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计献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大国崛起》在讲述“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时出现了右图所示的精彩镜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l858年6月林肯图表数据是历史现象的有力佐证。下图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图。
【◆参考答案◆】:奴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或两种制度的矛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