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填空题] 纸代替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是在()。
【◆参考答案◆】:南朝
(2)【◆题库问题◆】:[单选] 奚族和下面哪一民族是同源的:()
A.回胡
B.蒙古
C.契丹
D.女真
A.回胡
B.蒙古
C.契丹
D.女真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单选] 新儒学是下列哪个时期的社会的主流思想文化:()
A.近代
B.明朝
C.唐后期
D.清朝
A.近代
B.明朝
C.唐后期
D.清朝
【◆参考答案◆】:C
(4)【◆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述唐代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的概况。
【◆参考答案◆】:
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或设机构,或采取册封政策,或实行和亲政策,政策灵活多样,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唐前期国力强盛,在军事斗争上得以占上风,唐太宗等人还实行了一条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唐王朝广泛与各少数族首领和亲,大量任用少数族将领,在制度上还沿用发展汉以来对少数民族的"羁縻"(笼络束缚)政策,创制了有别于内地一般州县的"羁縻府州"。府州内少数民族不改变其习俗和生产方式,中央不向这些府州征取贡赋,一般内部事务可以自治,但行政上须接受唐边州都督府和都护府的领导。羁縻府州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加强了边疆与中原的联系,对少数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积极意义。
(1)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吐蕃统一: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了以逻些为都城的强大政权。
和亲: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了尺带珠丹,唐蕃关系已经"和同为一家"。
会盟: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会盟碑,这块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意义:有利于汉藏两族的友好相处,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2)唐朝与南诏的关系南诏统一:唐初,彝族和白族的先民在云南洱海一带建立了六个政权,称为六诏。8世纪初,在唐朝政府扶持下,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蒙舍诏统一了各诏,建立了以太和城(云南大理)为中心的南诏政权。
册封: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南诏与唐朝关系更加密切了。
(3)唐朝与回纥的关系
回纥:亦称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与唐交往:
一、贞观年间,唐朝灭东突厥时,回纥曾出兵助战。
二、回纥人喜欢内地出产的丝绸,常以马匹与汉人交易。
三、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建立回纥汗国后,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从此,回纥可汗由唐朝册封成为制度固定下来。
四、755年,安史之乱时,回纥兵帮助唐军收复了长安、洛阳,唐朝与回纥关系更加密切。
五、唐朝后期,先后有三个回纥可汗娶唐朝公主为妻。
六、迁入内地的回纥人日益增多,不少汉族人欣赏回纥人的穿着打扮,在长安穿戴回纥服装成为一种时尚。
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或设机构,或采取册封政策,或实行和亲政策,政策灵活多样,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唐前期国力强盛,在军事斗争上得以占上风,唐太宗等人还实行了一条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唐王朝广泛与各少数族首领和亲,大量任用少数族将领,在制度上还沿用发展汉以来对少数民族的"羁縻"(笼络束缚)政策,创制了有别于内地一般州县的"羁縻府州"。府州内少数民族不改变其习俗和生产方式,中央不向这些府州征取贡赋,一般内部事务可以自治,但行政上须接受唐边州都督府和都护府的领导。羁縻府州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加强了边疆与中原的联系,对少数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积极意义。
(1)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吐蕃统一: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了以逻些为都城的强大政权。
和亲: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了尺带珠丹,唐蕃关系已经"和同为一家"。
会盟: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会盟碑,这块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意义:有利于汉藏两族的友好相处,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2)唐朝与南诏的关系南诏统一:唐初,彝族和白族的先民在云南洱海一带建立了六个政权,称为六诏。8世纪初,在唐朝政府扶持下,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蒙舍诏统一了各诏,建立了以太和城(云南大理)为中心的南诏政权。
册封: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南诏与唐朝关系更加密切了。
(3)唐朝与回纥的关系
回纥:亦称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与唐交往:
一、贞观年间,唐朝灭东突厥时,回纥曾出兵助战。
二、回纥人喜欢内地出产的丝绸,常以马匹与汉人交易。
三、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建立回纥汗国后,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从此,回纥可汗由唐朝册封成为制度固定下来。
四、755年,安史之乱时,回纥兵帮助唐军收复了长安、洛阳,唐朝与回纥关系更加密切。
五、唐朝后期,先后有三个回纥可汗娶唐朝公主为妻。
六、迁入内地的回纥人日益增多,不少汉族人欣赏回纥人的穿着打扮,在长安穿戴回纥服装成为一种时尚。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串铃法
【◆参考答案◆】:又称伙收分解法,明代役银征收和解运方式的改革措施。隆庆初创行于北直隶和山东等处,在实行一条鞭法的基础上,改进收解方法。主要内容是"伙收分解",役银一条征收,然后按原有各项名目,分别存留和解运。万历四年(1576)山东曹县实行条鞭法,三十四年又改为每年佥派两甲(一正一副)应役,亦称一串铃。
(6)【◆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述氏族志与姓氏录。
【◆参考答案◆】:
(1)《氏族志》的编撰:
1)唐朝初期,士族地主大致以地域分为几个势力集团:江南士族、北方士族、山东士族、关中士族,又有鲜卑士族,都各具风尚特点,势力也有强弱,但没有统一的等第标准。当时,江南、北方士族势力衰微,以崔、卢、李、郑为首的山东士族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李唐起自关中,所以关中士族在唐政权中势力最强,成为左右当时政局的力量。
2)唐太宗想培植以李唐宗室和大臣为主体的新士族集团,以便求得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为了突出皇权地位,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等人修撰《氏族志》。他们收集全国士族家谱,考正世系,加以辨别排比,定为上上至下下共九等。《氏族志》修成,山东士族崔民干被列为第一等(上之上)。唐太宗看了大不以为然,要求对该书重新刊定,并指明:不须论数世以前,只凭现今官爵高低定等级。奉旨改定后的《氏族志》,把皇族列为一等,外戚列为第二等(上之中),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上之下)向全国颁布。
3)通过这次修撰《氏族志》,唐朝很多不是士族出身的功臣获得了士族地位,而没落的门阀士族受到了进一步的压抑。自南朝灭亡后,便受北方士族轻视的江南士族,被《氏族志》正式列为士族,恢复了声望。按照唐朝新情况重新排列的全国氏族等级,取代了分裂时期的小国士族等级,造成了一个以李唐宗室为首,以外戚、功臣和关中士族为重要辅佐,以山东和江南士族为次等辅佐的新统治集团,这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唐朝廷在全国的统治。
(2)《姓氏录》的编撰:
武则天首先以高宗的名义下令把太宗时修订的《氏族志》改编为《姓氏录》。在修订《氏族志》时,虽然规定"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但是修订的人士族观念很强。尽管都是贵族,他们总要考一考他是否是士族,象武则天家就不叙其本望,而在《氏族志》中所包括的293个姓,1651家中,却有不少官职很低的旧士族,但却没有武士彟的地位。武则天对此很不满意。武则天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世和打击李唐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势力,经许敬宗、李义府建议,于显庆四年(659),在武则天的主使下,高宗下令重修《氏族志》,改称《姓氏录》。"以后族为第一等,其余悉以仕唐官品高下为准,凡九等"。仕唐"得五品官者,皆升士品,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这样以来,《姓氏录》完全以唐代的官品为标准,以五品作为一条界线。凡是五品以上的,不管是否士族都写进去,共有二百四十五姓,二百八十七家,这样就把大批的地方望族都取消了。五品以上的官尽管有很多当时认为是浊流官,也都列了进去。这样一来,就直接打击了地方豪姓的政治势力和完全打破了门阀和庶族的界限,笼络了以军功取得高品官的普通地主,因而取得了这批人的拥护。《姓氏录》实质上代表了普通地主的利益。
(1)《氏族志》的编撰:
1)唐朝初期,士族地主大致以地域分为几个势力集团:江南士族、北方士族、山东士族、关中士族,又有鲜卑士族,都各具风尚特点,势力也有强弱,但没有统一的等第标准。当时,江南、北方士族势力衰微,以崔、卢、李、郑为首的山东士族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李唐起自关中,所以关中士族在唐政权中势力最强,成为左右当时政局的力量。
2)唐太宗想培植以李唐宗室和大臣为主体的新士族集团,以便求得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为了突出皇权地位,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等人修撰《氏族志》。他们收集全国士族家谱,考正世系,加以辨别排比,定为上上至下下共九等。《氏族志》修成,山东士族崔民干被列为第一等(上之上)。唐太宗看了大不以为然,要求对该书重新刊定,并指明:不须论数世以前,只凭现今官爵高低定等级。奉旨改定后的《氏族志》,把皇族列为一等,外戚列为第二等(上之中),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上之下)向全国颁布。
3)通过这次修撰《氏族志》,唐朝很多不是士族出身的功臣获得了士族地位,而没落的门阀士族受到了进一步的压抑。自南朝灭亡后,便受北方士族轻视的江南士族,被《氏族志》正式列为士族,恢复了声望。按照唐朝新情况重新排列的全国氏族等级,取代了分裂时期的小国士族等级,造成了一个以李唐宗室为首,以外戚、功臣和关中士族为重要辅佐,以山东和江南士族为次等辅佐的新统治集团,这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唐朝廷在全国的统治。
(2)《姓氏录》的编撰:
武则天首先以高宗的名义下令把太宗时修订的《氏族志》改编为《姓氏录》。在修订《氏族志》时,虽然规定"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但是修订的人士族观念很强。尽管都是贵族,他们总要考一考他是否是士族,象武则天家就不叙其本望,而在《氏族志》中所包括的293个姓,1651家中,却有不少官职很低的旧士族,但却没有武士彟的地位。武则天对此很不满意。武则天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世和打击李唐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势力,经许敬宗、李义府建议,于显庆四年(659),在武则天的主使下,高宗下令重修《氏族志》,改称《姓氏录》。"以后族为第一等,其余悉以仕唐官品高下为准,凡九等"。仕唐"得五品官者,皆升士品,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这样以来,《姓氏录》完全以唐代的官品为标准,以五品作为一条界线。凡是五品以上的,不管是否士族都写进去,共有二百四十五姓,二百八十七家,这样就把大批的地方望族都取消了。五品以上的官尽管有很多当时认为是浊流官,也都列了进去。这样一来,就直接打击了地方豪姓的政治势力和完全打破了门阀和庶族的界限,笼络了以军功取得高品官的普通地主,因而取得了这批人的拥护。《姓氏录》实质上代表了普通地主的利益。
(7)【◆题库问题◆】:[填空题] 西晋的诸侯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展开了长达16年的混战,史称().
【◆参考答案◆】:八王之乱
(8)【◆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地盘中,皖系军阀控制的地区有()①陕西②山西③山东④广东⑤浙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参考答案◆】:C
(9)【◆题库问题◆】:[单选] 中华民族主体是:()
A.汉人
B.唐人
C.满人
D.中国人
A.汉人
B.唐人
C.满人
D.中国人
【◆参考答案◆】:D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燕云十六州
【◆参考答案◆】:五代时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十六州的总称。燕指契丹所建的燕京,云指云州。"燕云"的名称始于北宋末,初为宋人企图收复北部失地的泛称。自宣和四年(1122年)宋朝宣布成立燕山府、云中府二路,才有确定的地域。但二路辖境包括后唐失陷的平、营二州和契丹所置的景州,不限于石晋割地范围。燕云十六州的割让使中原王朝丧失了地理上的屏障,影响极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