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判断题] 固定于某地的永久性建筑,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产物。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古猿
【◆参考答案◆】:
现代人类与大猩猩的共同祖先,现已发现的古猿有埃及古猿、森林古猿、腊玛古猿、保山古猿、南方古猿。科学界一般认为,埃及古猿是人类与猿类的共同祖先,一支通过森林古猿进化为现代的黑猩猩、大猩猩;一支通过腊玛古猿、南方古猿进化为现代人类,保山古猿是腊玛古猿与南方古猿之间的中间环节。
现代人类与大猩猩的共同祖先,现已发现的古猿有埃及古猿、森林古猿、腊玛古猿、保山古猿、南方古猿。科学界一般认为,埃及古猿是人类与猿类的共同祖先,一支通过森林古猿进化为现代的黑猩猩、大猩猩;一支通过腊玛古猿、南方古猿进化为现代人类,保山古猿是腊玛古猿与南方古猿之间的中间环节。
(3)【◆题库问题◆】:[填空题] 271年,废弃“蒙古”国号,改国号为元的是().
【◆参考答案◆】:完颜阿骨打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隋唐科举制
【◆参考答案◆】:
隋唐两代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分科举人"而得名。科举制度始创于隋,而完备于唐。隋唐以前以选举为主,重德望,次才学;隋唐以后以考举为主,全凭科试成绩录用人才。隋文帝时废九品中正制,开皇十八年(598年)诏以"忠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士。炀帝大业三年(607年)诏立十科举士,大业五年又诏立四科,并正式置进士、明经二科,实行试策取士、分科举士与考试相结合,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唐代科举之法,多循隋制,且更趋完善。科举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常科为岁举之常选科目,主要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六科,还有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武举诸科。六科之中,以明经、进士二科最盛,制度也较详细。仅明经一科,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史科等科。秀才科取士较严格,又规定举而不第者坐其州长,故自贞观之后,无形废止。唐代以明经得人最多,而以进士为最重。制科为天子自诏,以待非常之才。其名目繁多,大致可归为七类:文类约十五科,武类约八科,吏治类约八科,长才类约五科,不遇类约九科,儒学类约六科,贤良忠直类约八科。这些科非常设,因人而异,废置无常。考生来源有三:一、学校出身的称"生徒",二、地方州县考选的称"乡贡",三、由天子诏举的称"制举"。生徒和乡贡为常科考生,制举为制科考生。经考试生徒由国子监祭酒挑选,乡贡由长史挑选,送至尚书省下的礼部参加"省试"。省试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另有诗、赋、论、策的写作,各科要求不一。考试方法分为帖经试法、墨义试法、策问试法、诗赋试法。省试在京城举行,考生须先往户部报到,户部阅后送经礼部考试。取中者按等级给予及第、出身资格。还须再经吏部考试,吏部试判,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蓝缕,选未满而试文三篇谓之宏辞,试判三条为拔萃,中者即授官。授官品位,依据常科科目的等级不同而有所分别。唐代重视科举,规定:曾为官司科罚,曾任州县小吏,贡举非其人者,校试不以实者,皆有罚,举送官停任,考试官贬黜,甚至以罪论,旨在保证科举制度的推行。
隋唐两代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分科举人"而得名。科举制度始创于隋,而完备于唐。隋唐以前以选举为主,重德望,次才学;隋唐以后以考举为主,全凭科试成绩录用人才。隋文帝时废九品中正制,开皇十八年(598年)诏以"忠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士。炀帝大业三年(607年)诏立十科举士,大业五年又诏立四科,并正式置进士、明经二科,实行试策取士、分科举士与考试相结合,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唐代科举之法,多循隋制,且更趋完善。科举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常科为岁举之常选科目,主要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六科,还有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武举诸科。六科之中,以明经、进士二科最盛,制度也较详细。仅明经一科,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史科等科。秀才科取士较严格,又规定举而不第者坐其州长,故自贞观之后,无形废止。唐代以明经得人最多,而以进士为最重。制科为天子自诏,以待非常之才。其名目繁多,大致可归为七类:文类约十五科,武类约八科,吏治类约八科,长才类约五科,不遇类约九科,儒学类约六科,贤良忠直类约八科。这些科非常设,因人而异,废置无常。考生来源有三:一、学校出身的称"生徒",二、地方州县考选的称"乡贡",三、由天子诏举的称"制举"。生徒和乡贡为常科考生,制举为制科考生。经考试生徒由国子监祭酒挑选,乡贡由长史挑选,送至尚书省下的礼部参加"省试"。省试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另有诗、赋、论、策的写作,各科要求不一。考试方法分为帖经试法、墨义试法、策问试法、诗赋试法。省试在京城举行,考生须先往户部报到,户部阅后送经礼部考试。取中者按等级给予及第、出身资格。还须再经吏部考试,吏部试判,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蓝缕,选未满而试文三篇谓之宏辞,试判三条为拔萃,中者即授官。授官品位,依据常科科目的等级不同而有所分别。唐代重视科举,规定:曾为官司科罚,曾任州县小吏,贡举非其人者,校试不以实者,皆有罚,举送官停任,考试官贬黜,甚至以罪论,旨在保证科举制度的推行。
(5)【◆题库问题◆】:[单选] 府兵制是由()开始实施的。
A.宇文邕
B.隋文帝
C.宇文泰
D.唐太宗
A.宇文邕
B.隋文帝
C.宇文泰
D.唐太宗
【◆参考答案◆】:C
(6)【◆题库问题◆】:[单选] 司马迁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
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
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
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
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参考答案◆】:D
(7)【◆题库问题◆】:[单选] 以思想领域为依据,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尊奉宗教。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汉朝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汉朝
【◆参考答案◆】:B
(8)【◆题库问题◆】:[单选] 铁木真在哪一年建立蒙古国()?
A.1202.0
B.1203.0
C.1204.0
D.1206.0
A.1202.0
B.1203.0
C.1204.0
D.1206.0
【◆参考答案◆】:D
(9)【◆题库问题◆】:[单选] 夏朝的大致年代框架是:()
A.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B.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500年
D.公元前2050年—公元前1600年
A.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B.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500年
D.公元前2050年—公元前1600年
【◆参考答案◆】:A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彝陵之战
【◆参考答案◆】:
三国时孙权与刘备因争夺荆州在彝陵(又作"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东)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荆州是当时的战略要地,关系孙、刘双方的生存与发展。赤壁之战中,刘备轻易占领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孙吴一直耿耿于怀。建安二十一年(216),当刘备夺取益州后,孙、刘经过一番较量,暂时达成妥协:以江夏、长沙、桂阳归孙吴,而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
三国时孙权与刘备因争夺荆州在彝陵(又作"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东)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荆州是当时的战略要地,关系孙、刘双方的生存与发展。赤壁之战中,刘备轻易占领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孙吴一直耿耿于怀。建安二十一年(216),当刘备夺取益州后,孙、刘经过一番较量,暂时达成妥协:以江夏、长沙、桂阳归孙吴,而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