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关于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正确的有()。
A.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A.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参考答案◆】:A, B, C, D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鸦片战争后新开放的通商港口中,最重要的是上海„„上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居于特殊的地位,它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个最大的桥头堡垒。材料二(1972年)二月二十八日,双方在上海正式签订并发表《联合公报》„„《联合公报》的发表,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有着重要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两国从长期尖锐对立开始走上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为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材料三
【◆参考答案◆】: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马日事变
【◆参考答案◆】:1927年5月21日晚,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率叛军袭击省总工会等革命机关、团体,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释放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百余人被杀害。事变后,许克祥与国民党右派组织了"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救党委员会",继续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因21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这次事变为"马日事变"。这一事变是武汉汪精卫集团开始叛变,并准备与南京蒋介石集团合流的信号。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参考答案◆】:最高利益:(实现)工业化(发展工业)。建设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5)【◆题库问题◆】:[单选] 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是因为()
A.龟甲、兽骨容易得到
B.这种文字最适宜刻在龟甲、兽骨上
C.当时许多重大活动前都要进行占卜
D.狩猎、捕鱼是当时主要的生产劳动
A.龟甲、兽骨容易得到
B.这种文字最适宜刻在龟甲、兽骨上
C.当时许多重大活动前都要进行占卜
D.狩猎、捕鱼是当时主要的生产劳动
【◆参考答案◆】:C
(6)【◆题库问题◆】:[单选] 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时日曷(何时)丧,予与汝皆亡”诅咒的暴君是()
A.夏桀
B.商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A.夏桀
B.商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参考答案◆】:A
(7)【◆题库问题◆】:[单选] 文献记载()曾因协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命为司徒,以子为姓,反映出商部族很早就加人中原的华夏部落联盟.
A.简
B.契
C.古亶父
D.汤
A.简
B.契
C.古亶父
D.汤
【◆参考答案◆】:B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中日《修好条规》。
【◆参考答案◆】:1871年7月29日,大体上按中国的方案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其主要内容是:两国互不侵犯领土,互不干涉内政;一国受他国侵略时须互相支援;互派驻外使节;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等等。这是近代史上中日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对等条约。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都受到欧美列强的侵略。1871年,两国签订《修好条规》,正式建立了国家关系。就在这时,日本已在策划侵略中国。当时日本刚开始明治维新,对外要"开疆拓土",海上向南扩张的目标就是琉球和台湾。中日《修好条规》只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幌子。
(9)【◆题库问题◆】:[单选] 右图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图中的字母所对应的成就正确的是()
A.长春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B.沈阳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
C.鞍山大型油田投产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A.长春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B.沈阳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
C.鞍山大型油田投产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参考答案◆】:D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均田制
【◆参考答案◆】:
北魏到唐前期的计口分田之制。从北魏太和九年始,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到唐建中元年(780)废弛,前后约300年。北魏太和九年(485),李世安上书"均田疏",提出应该把经济政策重点放在重新分配土地,政府有稳定的地租收入上。具体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奴婢依良。牛一头授田三十亩,以四牛为限。露田需休耕,授田时加倍或加二倍。露田禁买卖,老死还政府,奴婢与牛所授之田亦同。男子每人另给桑田二十亩,亦不得买卖,但可传子孙。初授田时,先将父、祖遗留之私田计入桑田数,多者得卖其余,少者则买所少,不得多卖多买。不宜种桑地田,改为麻田,男十亩,女五亩,你比依良。新附民,另给宅地,三口给地一亩,奴婢五口给地一亩,又给菜田。地方官按职位高低授公田,其赋法为: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种麻地区以布代帛,数同。丁男未娶,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奴婢以八口计,耕牛以二十头计。北魏的均田制是在政府掌握大量荒地前提下实行的,旨在使人尽其力,四尽其利,发展生产,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平均分配,依旧是中央政府与豪强争夺民众的继续。隋继续推行。贵族官僚受永业田,多者百顷,少者四十亩。隋炀帝时,免除妇女及奴婢之课,同时取消对这部分人的授田,缩小授田范围,有利于缓解土地紧张的矛盾,取消奴婢授田有助于社会进步,使得贵族官僚经济利益得到保障。唐武德二年(619)定租庸调法,七年四月颁布均田令,受田进丁老免与百姓同。官户受田四十亩。工商者五十亩,狭乡不给。所受之田二为永业,八为口分。永业田终身不还,可传子孙。受田者年老或死时,口分田交还政府。土地买卖限制放宽,凡庶人徙乡及贫无葬者,得卖永业田;自狭乡而徙宽乡者,许卖口分田。卖充住宅邸店者,虽非乐迁亦听和卖。每丁每年租二石、绢二匹、绵三两,役二十日,不役者每日折绢三尺。均田制确实被推行,但实施程度很不彻底,狭乡一丁受田只三十亩,更少者仅五亩、十亩。由于土地兼并,人口增多,官田甚少。唐均田制最突出的变化,是土地买卖的限制进一步放松,由此看出唐实行均田制的本意是力图维持土地占有的控制。在唐初,均田制的实施适应了社会上存在大量自耕农的现实情况,因事制宜,起到了固定产权、发展生产、确保赋役来源的作用,为帝国强盛创造条件。此制用意是将人民安定于土地之上,进行生产,因此必须有完整的户籍调查记录,才能实行,为了保障均田制实行,原则上政府禁止土地买卖,但由于土地兼并,人口增加,至天宝时,土地还授已不能实行,实际上徒成具文。建中元年(780)实行两税法后,完全废弛,但从未颁布废除的法令。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它具有两重性,既包括国家土地所有制,又包括土地私有制。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土地纠纷,有助于无主荒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均田制有利于依附农摆脱豪强大族的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自耕农数量大增,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专制主义集权制。
北魏到唐前期的计口分田之制。从北魏太和九年始,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到唐建中元年(780)废弛,前后约300年。北魏太和九年(485),李世安上书"均田疏",提出应该把经济政策重点放在重新分配土地,政府有稳定的地租收入上。具体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奴婢依良。牛一头授田三十亩,以四牛为限。露田需休耕,授田时加倍或加二倍。露田禁买卖,老死还政府,奴婢与牛所授之田亦同。男子每人另给桑田二十亩,亦不得买卖,但可传子孙。初授田时,先将父、祖遗留之私田计入桑田数,多者得卖其余,少者则买所少,不得多卖多买。不宜种桑地田,改为麻田,男十亩,女五亩,你比依良。新附民,另给宅地,三口给地一亩,奴婢五口给地一亩,又给菜田。地方官按职位高低授公田,其赋法为: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种麻地区以布代帛,数同。丁男未娶,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奴婢以八口计,耕牛以二十头计。北魏的均田制是在政府掌握大量荒地前提下实行的,旨在使人尽其力,四尽其利,发展生产,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平均分配,依旧是中央政府与豪强争夺民众的继续。隋继续推行。贵族官僚受永业田,多者百顷,少者四十亩。隋炀帝时,免除妇女及奴婢之课,同时取消对这部分人的授田,缩小授田范围,有利于缓解土地紧张的矛盾,取消奴婢授田有助于社会进步,使得贵族官僚经济利益得到保障。唐武德二年(619)定租庸调法,七年四月颁布均田令,受田进丁老免与百姓同。官户受田四十亩。工商者五十亩,狭乡不给。所受之田二为永业,八为口分。永业田终身不还,可传子孙。受田者年老或死时,口分田交还政府。土地买卖限制放宽,凡庶人徙乡及贫无葬者,得卖永业田;自狭乡而徙宽乡者,许卖口分田。卖充住宅邸店者,虽非乐迁亦听和卖。每丁每年租二石、绢二匹、绵三两,役二十日,不役者每日折绢三尺。均田制确实被推行,但实施程度很不彻底,狭乡一丁受田只三十亩,更少者仅五亩、十亩。由于土地兼并,人口增多,官田甚少。唐均田制最突出的变化,是土地买卖的限制进一步放松,由此看出唐实行均田制的本意是力图维持土地占有的控制。在唐初,均田制的实施适应了社会上存在大量自耕农的现实情况,因事制宜,起到了固定产权、发展生产、确保赋役来源的作用,为帝国强盛创造条件。此制用意是将人民安定于土地之上,进行生产,因此必须有完整的户籍调查记录,才能实行,为了保障均田制实行,原则上政府禁止土地买卖,但由于土地兼并,人口增加,至天宝时,土地还授已不能实行,实际上徒成具文。建中元年(780)实行两税法后,完全废弛,但从未颁布废除的法令。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它具有两重性,既包括国家土地所有制,又包括土地私有制。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土地纠纷,有助于无主荒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均田制有利于依附农摆脱豪强大族的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自耕农数量大增,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专制主义集权制。